炎炎夏日,用水高峰期到了,如何选购放心又省水的水暖卫浴?

第149期“一监到底”为您解答

带您走进开平市·抽检水暖卫浴企业

水暖卫浴是开平市水口镇的传统优势行业,为提升水暖卫浴产品质量,加强水效标识和节水认证宣传。6月8日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将联合开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第149期“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直击水口镇水暖卫浴生产企业状况。通过突击检查,进一步规范水暖卫浴生产过程,加强水效标识、节水认证宣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查时间:6月8日10:00

检查地点:开平市

检查对象:水暖卫浴生产企业

确定检查企业方式:随机抽查

特邀嘉宾:丁言飞

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

主要检查内容:

1.检查水暖卫浴产品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原材料、生产过程,产品生产标注信息是否完整,厂名厂址、合格证是否规范等;

2.检查企业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质量的管控;

3.水效标识、节水认证宣贯。

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直播间观看直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万不要错过这次直播!

记得来留言!

相信很多人对日常的一些标识还比较陌生,其实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水效标识、节水认证,了解他们说不定能帮我们省水、省能、省钱哦~

那么,“水效标识、节水认证”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水效标识?

水效标识是指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和信息备案的方式,表示用水产品水效等级等性能的一种符合性标志。水效标识和能效标识类似,是附在用水产品上的信息标签,用来表示产品的水效等级,用水量等性能指标,这些指标是依据相关产品的水强制性国家标准检测确定的。水效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中文名称“中国水效标识”;2.英文名称“China Water Efficiency Label”;3.生产者名称或者简称;4.产品规格型号;5.水效等级;6.水效指标;7.依据的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8.水效信息码。

水效标识共有几个等级?

水效等级自上至下分为三级,一级耗水量最小,三级耗水量最大。除了标明生产者名称及产品规格型号、二维码外,还需注明产品的平均用水量、全冲水量及半冲水量,企业需按指定的尺寸、字体印上对应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水认证》解读:节水认证是指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经节水产品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布节水产品认证证书和节水标志,证明某一认证产品为节水产品的活动。

6月8日10时“一监到底”带您直击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卫浴生产状况

“一监到底”是什么活动?

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一监到底”网络直播执法活动,定期或突击检查江门市各类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旨在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江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感知度和参与度。截至目前,“一监到底”已成功播出148期,率先实现了网络直播对市场监管领域的全覆盖,通过南方+、N视频、网易新闻、江门广播电视台四家媒体同步直播。

今年,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查食安直播执法活动扩大到市场监督管理全领域,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新模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在防疫期间,各位市民如若发现有任何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欢迎向我们举报!届时,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联合相关媒体组织暗访,对涉嫌违法生产经营的单位进行突击检查,予以曝光!检查过程将通过网络实时直播。

此外,为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江门市对有效举报设置了最高50万元的奖励,欢迎大家向我们举报,我们将严格予以保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严厉查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人民吃得放心。

何为有效举报 ?

市民可对未经许可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即假冒厂名厂址、假冒注册商标、以次充好,过期变质等)食品药品、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范围生产经营食品、生产销售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生猪和家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单位进行举报。

举报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有明确的被举报对象和具体违法事实或者违法犯罪线索;

2. 举报内容事先未被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掌握的;

3.举报情况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经查证属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作出刑事判决的。

举报方式>>

市民可致电12345或12315进行报料并提供具体的违法信息,如希望被查地区信息或违法行为发生地址、单位名称、违法行为具体情况和相关证据等。(例:我觉得某某地方有问题地址:xxxxxx)我们将会进行安全检查直播,所有爆料均会匿名处理。

接下来,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各县(市、区)继续开展突击检查,深入推进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一监到底”直播活动做成每月至少4次曝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安全违法行为的专题栏目并长期坚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