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涉及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京杭运河整治、环境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的多条“金山线”正式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环保、工业到旅游,由30个生态文明建设典型串珠成链的5条“绿色之旅”,带领市民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现十三五以来我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减污降碳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和典型。

每条线路都独具特色,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京杭运河线中的环城古运河慢行步道,如今可以看到运河水质明显改善。清淤截污、调水引流和水位控制多管齐下,在水清的基础上实现亲水目标。走在步道上,沿途景观数不胜数,15座桥,16个码头,移步换景,处处惊喜,运河文化与城市风光相互融合的独特风光展现无遗;在长江保护线上有这样一个“江盾”,作为守护长江水域岸线生态安全的“千里眼”“顺风耳”,该平台实现了集案件分流、前端感知、可视指挥、数据分析和人员管理5大功能于一体,成为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重要桥头堡、信息站;作为太湖治理线·东的重要中转站的南青荡,整个沿线岸美水清,获得了周边村民的点赞。生态好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底气也足了。南青荡畔的鹅湖玫瑰文化园做足“水文章”,大打“生态牌”,发展以农业观光、绿色采摘、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深度旅游,人气迅速提升,经济成效显著。

“在环境月期间,全市7家国家级环保设施、40家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向市民敞开了大门,一同探索环境治理的奥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戴的口罩最终去了哪里?污水怎么变成清流?大气治理有哪些高科技?一起去这些环保设施看看,所有的疑惑都可以被一一解开。

近日,无锡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惠山分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第三小学的师生们。一来到堰桥国控城市站旁,每个人都被这栋神秘的小房子所吸引,现场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介绍了站点的基本概况、监测指标、运行方式等,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零距离接触了监测设施,了解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监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