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5日清晨,当代著名坤道曹祥真大师驾鹤仙逝,享年92岁。

关于曹祥真大师的修道之路,一直有不少故事在华山各大道观间流传。

尤其是在她年近九十之时,还一直身轻如燕,游走于华山诸峰之间,爬起陡峭的华山来,比年轻人还迅捷,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想拜访她,往往都找不到她。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1946年3月的一天清晨,晨光微曦中,陕西渭北长市口村的村头,两个带行李的人正在快步向前赶路。看模样,这两人像是要出远门的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大约五十四、五的年纪,儿子看上去不到二十,长得高挑秀气,虽然衣着朴素,但却给人一种清新大方的印象。只是细看之下,这个脸皮白净的小伙子在被人盯着看时,小脸蛋上会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羞。

虽然已是三月了,渭北高原初春的风,仍然像刀子似地割着人的皮肤,让人仍然冰冷刺骨。这对母子不停地赶路,整整走了一天。

眼看天就要黑了,母子俩走起路来也是一瘸一拐的,不用问,两人不但累极了,而且脚底也起了许多血泡。但即使这样,两人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仍然坚持朝前方走去。

这一天里,这对母子饿了就拿出身上带的窝头啃几口,渴了就在河边捧一捧生水喝。走了一整天的路,两人实在太累了,便在一户人家场院里找到了一个麦秸垛,靠在边上休息起来。

不想这户人家养了只恶犬,听到两人的动静,冲着两人“汪汪……”叫唤起来。

听到狗叫声,这家主人点着一支“油苇子出来查看,见是一对路过的母子俩靠在自家的麦秸垛下休息,于是生心怜悯,将这对母子让进了家,让他们今晚就在自己家的柴房过夜,还给年轻的儿子拿来了一块山羊皮,让他们晚上盖在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子二人千恩万谢,等房主走后,便用羊皮盖住半个身子,躺在柴房的干草堆上,看着天边眨着眼的星斗,低声地说起了悄悄话。

母亲摸着“儿子”脚问:“闺女,走了一天,脚一定痛了吧?把脚放妈怀里,娘给你揉揉!”

这时,“儿子”也摘下了头上的白毛巾,露出了一头秀发——原来她是位长相姣好的姑娘!

姑娘听母亲这样说,爽快地答道:“娘,俺不累!爹死后,你为了把我拉扯大,受尽了那些叔叔伯伯的欺负,吃了那么多苦,我都看到了。咱们这次去华山当道士,就可以离开那些欺负咱们的人,就有好日子过了!为了这,我什么苦都能吃!”

听了女儿的话,母亲忍不住抚摸着女儿的头,想起了丈夫去世后,自己这个带着女儿的寡妇,在宗族里受尽了欺凌。

要不是在这俗世中确实待不下去了,自己又怎么会产生去当道姑的想法呢?只是女儿年纪轻轻,她能过得惯这种远离尘世、青灯黄卷相伴的修道生活吗?

在第二天的中午,这对母女终于走到了华山脚下。她们初到华山,人生地不熟,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的角落,两人只能住在山间一座破败的野庙之中,后来又搬到了华山顶上荒废已久的紫气台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环境异常清苦,但身穿男装的女儿曹群英对母亲却照顾得无微不至,化来的斋饭首先一定要让母亲吃饱,从来不曾怠慢了母亲。两人的遭遇,引起了在华山修行的梅嘉瑞道长的注意。

梅嘉瑞道长修行多年,但母子二人同时出家修道的却是头一次遇到。询问了两人的经历后,这才知道那个后生原来是个女儿身,只是当时兵荒马乱,为了方便而女扮男装的。

梅道长对这对母女考虑问题的周到很是欣赏,同情这对母女的遭遇,更加钦敬母女这对向道的决心,于是将两人收在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道长收下姑娘后,将她的名字由”曹群英“改为“祥真”,从此“祥真”便成为道教华山第二十二代弟子。祥真的母亲则被梅道长介绍到华山全真龙门派的一处道庵修行,其师为其起道名“高理”,为龙门第二十七代传人。

从此这对母女便在华山落足生根,祥真便跟随梅嘉瑞道长在紫气台道观清修炼养,开始了她的求道之旅。

从此以后,祥真每天早晚诵习《道德经》、《南华经》等道教经典,青灯黄卷,晨钟暮鼓,修学参悟,矢志不渝,对道义、道理之信仰与日坚定。

在修道的同时,祥真也跟着梅道长学习起了道门医术。

为提自身医疗技术,医治更多病人,减轻患者的痛苦,她主动在太白深山闭关将两年,专心修炼“女丹功”。这两年间,她住的是山庵庵,盖的是干野草,吃的野草树芽,喝的溪水雪水,意志始终坚定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建国后,华山成立了服务社,曹祥真被安排到到华山服务社工作,负责接待香客和游人。

尽管服务社的工作十分繁忙,她仍然坚持日诵功课,朝夕礼拜,从不懈怠。大到节日庆典,细微至布坛法事,无论是行止仪范,又或是清规戒律,她都能够遵古制而行,持守不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的,她的声望逐渐在远近信众和道教界传播开来。每逢华山庙会和诸神诞辰之日,朝山的善男信女云集道观内,道观中的香客和游人也是络绎不绝。

1984年4月,华山道教协会成立,曹祥真被推选为副会长。刚赐上任,她便遇到了华山仙姑观被暴雨灾害导致的山体滑坡淹埋的事故。

当时华山各个道观都不富裕,修复仙姑观的难度很大,虽然协会四处求援,但收效甚微。

1986年,她亲自前往北京,将华山道教协会遇到的困难告诉了政府,政府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华山道教协会解决了二十万元人民币的经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祥真用这笔资金修复了仙姑观,多下来的钱则给山上部分不通电的道观通上了电,极大改善了华山道众的生活条件。

“白云宫”位于华山白云峰上,是唐玄宗为其妹金仙公主所修一所道观。这里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山道崎岖,观中建筑和神像破损严重,曹祥真一边清修,一边筹划白云宫的修复工作。

她在华山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四处化募和善信的捐助,“白云宫”道观得到了逐步恢复,如今已成为华山上的一座香火鼎盛的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祥真深知要想弘扬道教,就要弘扬道教的“以医弘道”精神,济世度人。于是中年的她,拜著名道医李师通道长为师,学习中医针灸。学成归来后,她在华山为往来香客治病,济世度人。

白天她上山采药,晚上则诵读道家经典。由于医术精湛,她一生治愈了无数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祥真有一个治疗“盘龙疮”的秘方,非常灵验,远近闻名。这也引起了一些商人的兴趣。有一次几位商人来到华山找她求取药方,答应只要拿出秘方,便给她五十万元的好处费。但这些人却在曹祥真这里碰了一鼻子灰。

商人们不解地问:“你的药方是给人看病,我们买去也是给人治病,没什么区别,你为什么不卖呢?”。曹祥真义正言辞地说:“我用这些药方看病不要钱,你们用这些药方给别人看病是要收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八十年代,曹祥真当选为华山道教协会会长之后,依然奉行道家慈爱精神,爱国爱教,心系家国,胸怀众生。

生活上她一直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仍然保持着吃饭时碗里不剩一粒米的习惯,始终保持一种清静澹泊、少私寡欲的生活方式。

她说《道德经》要求修道者节欲、崇俭,“五色”、“五音”、“五味”等物质享乐都足以诱发人的欲望,各种奢侈浪费现象大多是人们追求享受、放纵欲望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去甚,去奢,去泰”,过安贫乐道的生活,才是一个修道者应该做的。

曹祥真一向安贫乐道,淡泊名利。1990年,她主动退居二线,成为华山道协名誉会长,常年在华山大上方潜心修道。

记者采访她为什么辞掉会长一职的原因,她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花开自放香,何必去风张?”

辞掉会长一职后,曹祥真常年在华山大上方潜心修道。这里洞穴众多,曹祥真经常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洞进行修行。

每次选好一个修行的山洞后,曹祥真可以在山洞里修行几十天不用吃饭,每天只吃几棵核桃仁和花生米便可维持生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年近九十曹祥真不但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身子骨甚至比年轻人还硬朗,爬起山来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如履平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想拜访她,往往很难找到她,她有什么秘诀没有?

据曹祥真的弟子透露,曹祥真之所以能几十天不进水米而身轻如燕,是因为她擅长辟谷修行。

“辟谷”又叫“ 断谷”,是道教养生术中的一种。早在秦汉时期, “辟谷术”便已相当流行。《太平 经》上说:“行辟谷法, 令人病悉除去, 颜色更好, 无所禁防。古者得道老者, 皆由不食。”

曹祥真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因而导致人容易得病。

《黄庭内景经》上也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得道。为了更好的修行,曹祥真坚持每日不食五谷,终日只以瓜果为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曹祥真的眼里,“辟谷”是排除人身体内的毒素的一种最好方式,不吃主食不但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可以使人的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是初学者“辟谷”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一周尝试一天。

曹祥真的弟子中,也有人练习“辟谷”之术,但却没有人能像她一样,年过九旬而身轻如燕。

对此曹祥真的看法是:辟谷不等于绝食, 其精义在于节食和慎食, 所以辟谷术与一般的饮食术并非截然两分。

一般来说, 辟谷开始时, 是逐步减食, 为了避免过饥, 中间也要食用一些东西, 饮用一些流质。辟谷进行一段时间后, 如果不辟谷了, 也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辟谷术要点在于节制食量, 慎重选择食物品种, 以素餐为主, 同时适当减少食量, 不终日饱食。

曹祥真出名后,不少年轻人想向她学习辟谷之术。她对这些人说:“要想学辟谷,先要学做好人。

只有坚持修持戒律,内修真功,外修真行,做到真行两全,证圣成真,才能真正通过辟谷之术,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反之要是强行辟谷,则极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为了向海内外全面展示华山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历史,2012年8月20日,香港凤凰卫视一行15人来到华山景区,准备拍摄一部华山道教文化专题片。

华山道教源远流长,闻名遐迩,位列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四洞天,是一处道教圣地。尤其是源于华山的道教全真华山派,出现过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在民间拥有极大影响力的道教高人。

这一次,凤凰卫视选择了华山峪大上方和玉泉院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他们意外地拍下了曹祥真道长在华山顶上如猿猴般行走的珍贵影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制组的导演和摄像想追上去近距离采访曹祥真道长,但曹祥真道长只是回头对他们微微一笑,便消失在了白云深处。

事后,摄制组采访了曹祥真道长的几位亲传弟子,想探寻曹祥真道长九旬高龄仍然身轻如燕的秘密。

曹祥真道长的弟子告诉他们:自己的师父常年坚持辟谷,不吃五谷杂粮,只以花生、松果、灵芝等为食,别说这几位记者,就是自己,爬起山来都追不上师父曹祥真道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凤凰卫视将拍摄到了这段内容,以《华山隐藏大侠! 90多岁女道士山谷中闭关修炼, 仙风道骨可飞檐走壁》为题在其官网播出,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趣,视频播放量几天便突破了百万。

曹祥真的弟子同时也告诫世人:“师父说过,只有坚持修持戒律,内修真功,外修真行,才能通过辟谷之术,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强行辟谷极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2014年的十月的某一天,曹祥真突然提出让弟子回道观给她升还曹官文,弟子们当时并没有在意。不想几天后,曹祥真便一病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道协、华阴市领导赶来看望时,她睁开双眼微微点头致谢。十月十四日凌晨,曹祥真羽化仙逝,享年92岁。

曹祥真入道七十年,从一个小坤道,修行成一代名师。她弘道爱国,一生行医治病,济贫救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道教事业。

在担任华山道教协会会长期间,她组织修复了仙姑观,整修了上山的道路,改善了道众生活条件,为华山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功绩,信众们不会忘记,华山也不会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高 善:《心路历程中的明灯:缅怀曹祥真大师》

张建歧:《慈惠柔和,持戒不渝——访当代著名坤道曹祥贞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