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千万余名考生步入高考考场,上午语文学科刚结束,备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题随即在网上传播,今年由教育部考试院命题的有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甲卷的适用省份为:四川 云南 贵州 西藏 广西,其中作文题目为,《红楼梦》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道作文题,网友众说纷纭,总体评价是不容易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我是蠢货”认为:甲卷的意图在于思路,而不在于结果,更不在于对错。

即可引经据典,亦可观其态色。我们最后总要定一个名字的,然而到底是哪个名字呢,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起名的思路、是发散思维、是决策的广度、是不钻牛角尖的念头通达。

人生如白驹过隙,仿佛一条窄路,但实则却是万花齐放,百路畅通。

高考看似转折,却也是新的起点。无论成败,结果亦不为一。

成者路似光明,败者路或暗淡。但人生绝非黑白两路,而是你暂未看透的无数交通,尽在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小鸡吃米乎”对全国甲卷作文题的理解:

当今社会无论国家,企业,个人,转变生存模式,至关重要。

题目《以思变模式 开启赶考人生》-从人生换个活法(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达),国家发展模式转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势而制),当前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进行论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鸟愈朦胧”感叹:

我高考语文123分,也拿过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上班已经N 多年不关注高考了,今天无意看了全国高考卷的题目,瞬间觉得,这么多年了,这些语文老师出题的毛病还是没改…“借鉴化用”,我请问这个“化”是个什么“化”, 是变化的化,还是转化的化,还是化合的化…命题作文,老师出题,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整理自己的逻辑和材料,写出思路清晰、有见解的文章,还是让孩子先花时间琢磨半天老师到底说的什么意思…说话模棱两可就显得自己的能力水平高吗?恰恰是这样的人才不懂得沟通的重点…高考卷红楼梦,下面老师出题的语言还不如上面红楼梦引言易懂,语言的核心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网友认为:

评论里很多人审题不行啊,甲卷其实不难,看问题要看本质,前面列了一堆红楼梦的东西,是让你写红楼梦吗?非也。材料是引子而已。翼然,攀庸附雅,显摆知识,这是第一层水平;

泻玉,结合周边环境,烘托意境,但用词过大,喧宾夺主,这是第二层水平;

沁芳,姿态放低了,溶于环境,显出底蕴,终于和谐了,还结合时境,确实高于前两者。

这个从治学和为人两方面写容易切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看来,对于今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难有人觉得易。个人认为首先重在理解原著中各人物对亭子命名的出发点是什么,才会让亭子名字体现出相应的意境。所谓立意就是为达成目标服务,联想到考生个人生活经历和经验,论物干事,既要不脱离环境,又要借托环境助力自我,做到两者相得益彰。

环境是外在的客观,自我是内在的动力源泉,如何在客观环境中奋发图强,拓展自身优势,既为环境添彩,又为自己强体,于个人学习、人生奋斗、强国立志均有相通道理。

你认为今年全国甲卷作文题难吗?你是如何理解这道大题的?欢迎留言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