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在听同事讲了艳遇之后便找到一家发廊“玩了玩”,结果事后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于是在羞愧与绝望中他将同事当街刺杀。而匪夷所思的是,被捕之后,经警方调取其医疗报告,他根本没有得任何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街命案

2009年4月23日9点左右,上海宝山区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称在淞南新村发生了一件命案,一名男子被当街刺杀。

宝山公安局刑侦人员很快赶到了现场,经法医勘验,死者腰部有一处致命刀伤,属于一刀毙命,由此可以判断凶手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再结合死者携带的钱财证件分文未少来看,凶手不太可能是抢劫杀人,反而更像专业杀手一样一击即退。

据调查,死者名叫黄冬,35岁,河南周口人,来沪工作多年,在某公司担任司机,家就住在案发地附近。由于案发现场就在居民区附近,人口来往众多,故而警方对周边展开大范围的调查和走访,以寻找目击证人。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周围的店铺,路过的行人几乎都没看到有人持刀行凶,也没听到有人呼救,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就连当时报警的当事人也声称以为死者是喝醉了酒倒在路边的,在发现其身下有大量血迹时才报的警。

就连负责侦破此案的唐队长的第一感觉都觉得这个案子是职业杀人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黄冬作为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货车司机,职业杀人为什么会对他进行一次暗杀行动呢?

与此同时,警方将侦查的重点转到黄冬的社会关系上,看他是否与人结怨。据黄冬的妻子反映,案发当晚黄冬曾给她打过电话,称自己与几个同事聚餐,让她早点休息,不要等他。

根据这一线索,警方找到了当晚与黄冬聚餐的几个同事。23日晚,与黄冬聚餐的共有六人,皆是一个公司的司机,但一个名叫张宗志的司机却迟迟联系不上。

据其他人陈述,当天晚上他们都在通南路的一家餐厅聚餐,一直到9点左右才散伙,大家分头回家,这些情况都有人证,基本上都排除了作案嫌疑。

只有至今仍联系不上的张宗志与死者黄冬共同打一辆车回家,最后不知所踪,他会是杀害黄冬的凶手吗?为今之计,必须要先找到张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警方赶到张宗志家中时,其妻子也正为找不到张宗志而急得团团转,她正准备第二天去丈夫公司询问呢。

据警方了解,现年39岁的张宗志生性憨厚老实,在单位工作积极,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众人对其品行比较钦佩,包括其领导在内的人皆称呼他“老大”。同时他也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家里的事情从来没用妻子担心过,更没有发生过夜不归宿的事情,所以他一晚上没回,妻子才会担心不已。

就这么一个众人口中的“老实人”,为何在黄冬遇害后便莫名其妙失踪了呢?

警方决定张宗志有重大作案嫌疑,遂对其社会关系进行了排查,在调查其表弟赵敏时,赵敏提供了一个情况让大家觉得更加蹊跷。

赵敏说4月23日晚上9点左右,张宗志突然给他发了一条信息道:“我得了艾滋病了,你马上帮我打个电话给我老婆,让她明天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恐怕他们也传染上了,谢谢你!”

接到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正当赵敏想问个明白时,张宗志已经挂断了电话,再打过去已经关机了。

办案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张宗志当天晚上是最后一个与黄冬分手的人,再加上他给赵敏发了这么一个无厘头的短信,二者是不是会有什么联系?

于是警方决定派精干力量前往其老家安徽巢湖进行布控,并将其列为网上追捕的逃犯。

一张天罗地网对着张宗志徐徐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匪夷所思的作案动机

几天后,一列汉口开往南京的火车上,有一个满脸憔悴的人拉住一名乘警,他对着警察说道:“警察同志,我在上海捅了人,我不想再逃了,你们把我抓起来吧!”

乘警一听他是一名犯罪嫌疑人,首先将其控制起来,然后将他的身份信息在网上作了比对,确认其正是被宝山警方列为逃犯的张宗志,但是此时的张宗志已经是眼窝深陷,满脸憔悴,如果不是他主动投案,恐怕真没几个人能认出他的身份来。

第二天,宝山警方派专员抵达南京,将张宗志押回上海。经审讯,张宗志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他交代之所以会在当街刺杀黄冬,主要是想“教训他”,其情绪非常不稳定,自始自终对黄冬表现出强烈的怨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2008年12月的一天,张宗志下班后在单位门口遇到了黄冬,黄冬便邀请他去喝酒,二人喝到酒酣时,黄冬挽住张宗志的脖子神秘兮兮道:“老大,我们去发廊玩玩呗?”

张宗志本是个老实人,急忙摇头道:“不敢去,万一被警察逮住,丢人现眼不说,还得蹲监狱,家里老婆孩子也需要我养活,我才不干嘞!”

黄冬知道张宗志是个老实人,也没再坚持邀请他,遂绘声绘色地给他描述了自己的一些艳遇,张宗志虽然坚持自己不会去,但依然听得脸红心跳,逐渐有些向往。

2009年1月23日晚上10点左右,张宗志加班到十点后独自回家,途径一条偏僻的小路时,一家粉红色昏暗灯光的小门出来一个穿着暴露的女性,拉着他便往里面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志想起黄冬给他描述的事情,他心虚地看了看四周,见没有熟人和警察,便顺势进了里面。不久后,他慌慌张张地从这个粉红色灯光门口走出赶紧回了家。

过了一个多礼拜,张宗志突然决定自己的下体有些异常,心中逐渐紧张起来,他悄悄地去了医院检查了一趟,然而检查结果也没什么问题,可越是这样张宗志越觉得浑身不舒服,便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2009年4月初,张宗志决定浑身乏力,甚至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全身发痒的症状,他再次来到医院检查,但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医生对他说没病。

他心想,自己一定是得了花柳病,检查不出问题一定是医院的检查水平太差,于是他到书店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准备自己替自己看病。

看了多时的医学书籍,通过反复对照,张宗志决定自己的病症与医书中记载的艾滋病基本相同,他越看越一样,甚至已经确定自己就是艾滋病……他深深地陷入了懊悔,他明白得了艾滋病,意味着就是死亡,他想起了家中善良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又想起远在巢湖老家的父母,他泪如雨下。

为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病症,张宗志化名李军于4月20日到了市艾滋病防治中心作了检查,不过检查报告要四天后才能出来。他在等待报告的那几天,每天坐立不安,度日如年,无心工作家庭,只想着自己患病的事。同时他也开始痛恨起小巷子里的那个女人,更痛恨黄冬将他拉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定要找黄冬这小子算算账,都是他害我传染上了艾滋病,既然我活不成,你也休想有好日子过!”想到此处,张宗志赶往超市买了一把刀决定要“教训教训”黄冬。

4月23日,黄冬约张宗志及其他几个同事一起聚餐,张宗志决定机会来了,于是便携刀应约。聚餐时,他故意灌黄冬酒,最终黄冬喝得酩酊大醉,张宗志主动提出送黄冬回家,众人不疑有他,便分头散去。

到了黄冬小区附近后,张宗志扶着喝醉酒的黄冬假意回家,在小区大门口的路灯背光处,趁着四周无人注意,迅速拔刀照着黄冬的腰部猛刺一刀,

黄冬顿时疼得酒醒,问了一句“老大,怎么回事?”随即身体缓缓倒了下去,眼光一直盯着张宗志,充满疑惑和不解,也许是酒精的原因,让他再无力气呼救。

张宗志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随即隐没在黑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志趁着夜色逃离现场,他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吴淞码头,独自在江边徘徊了一会,然后给赵敏发了一条信息,随后望着长江想跃入其中了此残生。

可转念一想,自己得了艾滋病,跳入水中得传染多少人,自己已经够不幸的了,为何让他人也受罪呢?于是决定逃离上海,想到自己的时日无多,他本来打算回巢湖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想和他们告个别,但又怕警察有埋伏,只好远远望了老宅一眼,含泪过家门而不入。

最后,他想到一个远房亲戚在南京,便准备去投奔亲戚。这个时候的张宗志已经潜逃了数天数夜,早已是身心俱疲,就连最熟悉他的人都很难将现在的他与之前的张宗志联系起来,所以他屡屡得以逃脱。

但是他在火车上看到警察不时路过,他突然想到:这样逃永远不是个头,终有一天会被警察抓住还不如投案自首算了,反正自己也没有几天好活了。

于是他向乘警自首,承认了自己在上海宝山捅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张宗志的作案动机,所有人听到后都觉得匪夷所思,尤其是办案人员他们侦破过无数大案,可像张宗志这样荒唐可笑的杀人动机还是第一次遇到。在犯罪心理学上分析:表面张宗志是个憨厚的老实人,但在性格上的缺陷又容易成为偏执狂,所以才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张宗志才会陷入生不如死的恐惧中,将所有怨恨发泄在同事黄冬身上,最终导致了惨剧。

正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认,认识错误后再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之道,然而张宗志不敢承担责任却认为所有的错都是黄冬造成的,说到底他在本质上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说白了就是自私之人。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审问他的时候,办案人员给他出示了从艾滋病防治中心拿到的检查报告,上面的结果显示张宗志的所有的病理指标都很正常,根本没有任何病症,所谓“艾滋病”不过是他的恐惧心理在作怪,主要源于那场不该发生的关系。所以说,不管是谁,一定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因好奇或贪图享乐干违法犯罪的事情,因为后果来没有人能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