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题可以浓缩成这几类:

有正能量满满的时政题:

  • 全国卷:北京双奥之城,跨越永不停歇。
  • 全国新高考II卷:共青团100周年的典型人物

有以古通今的哲学题:

  • 北京卷:“学不可以已”古话今说
  • 全国甲卷:红楼梦匾额题名之借鉴
  • 全国新高考I卷:围棋本手、妙手与俗手的感悟

在一分之差就可能甩掉十万二十万大军的高考中,占了足足60分的作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古代科举中,作文可就不是区区这60分了。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那简直就是“一文定终身”。这道作文题写好不好,基本上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跨越阶级,飞上枝头当凤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定一个人的终身?历代科举的作文题,究竟都考些啥?

唐代科举考三场,分别是:贴经、诗赋和时务。

没错,科举也要考作诗,而且在推崇诗歌的唐代,作诗这一部分在科举里面非常之重要。

可以说,写不出让人拍案叫绝的好诗,搞不好就连当官的资格都没有。

想出人头地,就要作一手好诗,于是乎,文人学子个个吟诗作赋,直接进一步推动唐代诗歌的极度兴盛。

唐朝天宝四年,有一道有趣的题:

请用“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来作一首诗。

我们来试着审一审题。

首先,玄元皇帝是谁?

唐代皇帝都奉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为始祖,后来更将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因此很明显,题中的“玄元皇帝”就是老子。

后面几个字,一念就知道什么意思:“应见贺圣祚无疆”。

老子要来恭贺“圣祚无疆”?

题目已经很明白了,这就是要作诗夸圣上啊!

不光要夸,而且要比肩老子来夸!毕竟,连老子都来贺了不是?

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写一首拍马屁的好诗!

这马屁不光要拍得响,还不能拍到马腿上,而且要拍得漂亮,拍得有文采,要拍成状元郎!

你以为很容易?

一点都不容易啊亲!

我们来看一篇状元范文。

我只能说,不愧是大唐盛世。

到了宋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行科举取士,科举考试的内容也屡经变革。以进士的省试与殿试为例,主要考的有:诗赋、经义、论、策,这四样。

在唐代极为重要的诗赋,到了宋代重要性逐渐下降。更为务实的“论”和“策”明显成为了科举的重心。

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在担任科举出题考官时,曾经出了这么一道题:

要回答这道题,你需要——

  • 探讨周天子时期的车马数量和政策;
  • 会几何算数;
  • 懂畜牧业;
  • 对历朝历代的马政有独到见解;
  • 还要对宋朝缺乏良马的问题有所见地,并且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2202年了,你答得出来吗?

我的心中万马奔腾

明朝科举制度非常发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一道题,那就是——时务作文。

万历年间,有一位赵秉忠,在25岁的时候,高中状元。到了近代,他的状元试卷由他第13代子孙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我们由此可以一睹明代状元试卷的真容。

这张试卷有十九折,总共长268厘米,共有2460个字,字数约为今日高考作文题的三倍。

内容么,则包括作文和他祖上三代的履历。没错,考到殿试这一步,还要在答题中交代你祖上三代。

那么在这最高一级的殿试,皇帝出的这唯一一道能定终身的题是什么呢?

咳咳,就问换了你怎么答?

这位状元赵秉忠的答卷,从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和到治理天下的良策,统统涉及到了。让帝王非常满意,直接点了状元。

请注意,他时年25岁。

打扰了

关于清代的科举作文,我们都知道八股文。其实除此之外,清代的科举是相当重视时务的。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当时的科举作文题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清代皇帝之忧。

光绪三十年,举行甲辰恩科会试。

恩科的意思是,这不是常规科举,而是皇帝开恩多考一次,既是多给你们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也意味着朝廷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

此时,戊戌变法已然失败,清末新政开启。朝廷此时还在开恩科,吸纳新鲜血液。

然而次年,科举制度就被宣告废止。

谁也没有想到,光绪三十年这次恩科的会试与殿试,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在清代已近末路的这最后一次科举中,我们从中选三道题,来看看当时作文题都有啥:

我们再来试着审一审题。

申是指战国时期在韩国进行改革的申不害,商当然是商鞅变法的公孙鞅。他们都是法家的领军人物,并且领导国家改革变法。

法家讲究的是以“法”治国。他们的变法可以说是是刑罚严苛,心狠手辣。诸葛亮没有他们两人的狠心肠,却想立刑治国。因此说是“无其心而用其术”。

而王安石的改革雷厉风行,刑罚很是严厉,但是他却从不提申商之名,也不说自己是法家之术,因此说是“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

请根据以上情况综合论述。

光绪帝在位期间,在八国联军耻辱条约的压迫下,急切地想要改革。然而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失败了。从这道题上就可以看出,此时的统治者正陷于如何进行改革的迷思,并且迫切寻求解决之道。

这一道题属于各国政治。可见清代末期在被迫丧权辱国“开放”的同时,人们也在主动地了解世界,积极学习他国政治与历史,希望引以为鉴。

这个时候的清政府,既希望学习日本,通过改革来延续统治。又怕因改革而影响权力中心,从此丧权不振,重蹈埃及覆辙。

他们已经预见到了帝国的坍塌,想拼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的绳索,却无从得知它究竟是蜜糖,还是砒霜。

平平淡淡的一个题设,我却从中读出了背后的激荡澎湃之意。

很明显,无能的清政府并非全然毫无抵抗之心。

他们中有人锐意改革,还幻想要力挽狂澜。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的体制所限,改革必定是螳臂当车。

他们反思兵制,似乎想极力在“今日情势”中寻求一个快速提升兵力、让大清能够站起来的对策,却最终一败涂地。

从大唐盛世的“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到清末的“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今日,当我们看到这些历朝历代的作文题目,简直就是看到了历史的重现。

看到隐藏在题目背后的深刻矛盾,还看到了曾经的那个朝廷,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作文题 = 时代的脉搏。

再回首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虽然——

北京卷:疫情下的线上生活

但是——

天津卷:寻常的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欢迎关注慧鉴艺术讲堂,艺术超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