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

前几天做了一个针对法务的调查,截至今天收到了201份答卷。

调查有个问题是法务对外部律师的评价。意外的是,法务对外部律师满意度只有38.3%,比去年的调查又降低了11个点。

那么那些不令人满意的律师,都是因为什么呢?答案很多,但总的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专业能力问题、不懂业务、不懂客户需求、不能解决真实问题、响应速度及态度问题。

这个结果跟我去年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这是去年调查的一部分,之前在合同相对论线下小聚时给大家分享过,我就不全部放出来了。各位有兴趣,我可以专门开个直播讲一讲。

今年的问卷,我请善良的法务同行给疫情下的律师一些建议,大家真的都很认真地填写了。如果一个人说一个问题,你或许可能觉得这是偏见。但当很多人都说同一个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下面来看看这些具体的建议有哪些。

注:下文灰色字体均直接摘自问卷,未作增删修改。

勇敢一些

  • 大部分私企只关心利益最大化,并不需要完全的合法合规,如果以小的代价能够换取大的利益,稍微不合规,企业也可以接受;
  • 大胆一些及时给予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了解行业

  • 多深入企业了解业务;
  • 更多的了解顾问单位及其业务;
  • 了解公司的商业意图;
  • 希望对行业生态深挖,结合行业背景进行分析;
  • 深入甲方业务,增大沟通频次,了解当下痛点和迫切需求,有的放矢;
  • 甲方不是没有需求,但部分律师的专业能力和实务经验与公司预期不匹配。

了解客户需求

  • 了解法律服务需求、精准服务、调整服务态度;
  • 更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创造客户;
  • 要懂甲方(了解企业)才能服务好甲方(企业);
  • 建议多了解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企业法务所需,开展营销;
  • 为客户所想所做,而非普遍使用的范本。

价格、性价比

  • 多考虑产出而不是只谈价格;
  • 服务好客户 适当降低费用;
  • 流程化,提高单位时间价值;
  • 提供超值服务;
  • 价格是首要,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次要,以不变应万变;
  • 多针对企业的现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换位思考

  • 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接地气;
  • 也希望律师可以换位思考,真正做到负责任的解决纠纷;
  • 交付的内容最好更详细全面,多站在法务视角考虑;
  • 希望双方都换位思考。法务有难处,律师也有难处;。
  • 大家都很难,相互理解吧。

速度与及时响应

  • 针对热点问题第一时间梳理并给出方案;
  • 多为甲方考虑,及时响应;
  • 服务和响应更好,价格确定;
  • 多营销,更加注重办事的时效性。

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 会换位思考,但出主意没必要,找律师是为了解决甲方的问题;
  • 更要注重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意见,方案;
  • 为企业创造提供有价值的方案;
  • 提出的问题同时要有解决方案;
  • 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以律师没法做决定搪塞公司;
  • 多关注落地方案,大一点的公司找律师,多半都自带预设答案,如果律师只能给到比较表面的法条列举和浅显分析,对于法务意义不大;
  • 敢于出解决方案,愿意沟通交流给出见解和经验分享,这样的沟通会获得更多信任感,也许有时候并不是希望律师一定给出确定意见,而是给出一些不同的视角和见解,打开思路;
  • 主动为甲方提供更周到实用的法律服务;
  • 可以有针对性的替企业提供稳岗稳企的政策,还有针对合同履行的建议等。

积极主动沟通

  • 提供服务能够更积极主动一些;
  • 加强沟通;
  • 主动出击,增加互动,了解“甲方”需求的变化;
  • 主动与客户沟通,咨询是否遇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建立更好的协作关系;
  • 联系甲方,看看有无新项、专项可推进,比如线上培训、前期调查等;
  • 增加与与公司法务(及业务部门)沟通频率,及时了解企业痛点和需求;
  • 提升自己的服务输出质量,加强客户满意度;主动定期与客户沟通,寻求业务增长点;
  • 尽可能多沟通,多了解,增进合作;
  • 主动、专业、服务质量;
  • 加强沟通;
  • 要赋能法务部,建立更密切的战友关系。

培训、自我曝光与营销

  • 线上培训,联系属地顾问单位多做做几场线下培训,做非诉业务;
  • 多渠道拓展专业方式:比如网络视频课,专业文章,类案分析,微信,朋友圈,还有通过苏沪法律人俱乐部,法天使,总之让更多人知道您;
  • 多一些有质量的分享;
  • 只能多营销,为将来恢复正常打下基石
  • 线上营销要舍得给干货,要跟进任何一个客户机会,不要挑活。

精进,提高自身能力

  • 多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 线上营销,专业和实力为自己开路;
  • 有业务委托时尽心尽责,没有业务委托时要加强积累和学习,问题日新月异,成长永无止境;
  • 勤奋与眼光可以突破重围;
  • 关注新的法律领域;
  • 扎实专业能力;
  • 提升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
  • 多做专业的事;
  • 主动参与企业的非诉业务,如当下国资委大力推进的合规体系建设;
  • 学习的大好时光;
  •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与专业能力;
  • 提升服务能力;

多样化的工作方式

  • 针对疫情造成的共性法律问题定制标准化策略、文本、相关人员培训的“服务包”;
  • 如有其他人或第三方需要,我们愿意推荐我们的合作律师;对于合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协商沟通后采用最便捷的方案。

心态

  • 先服务好目前的企业吧;
  • 沉下心来维持好现有的资源;
  • 更加贴心考虑更加周全的服务;
  • 保持平常心,有更积极的态度提供服务;
  • 全心全意对接好每一次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 尽力而为;
  • 建议坚持长期主义原则,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 扛过去;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经济情况下行,难的不止法律一个行业,在坚持中探索吧。(我这也是句废话)

综合及其他

  • 很多公司在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律师可以主动出击,了解客户需求力。我们一家律所提供专业培训课,结合我们的实务和本地司法动态,很受欢迎;
  • 不是甲方乙方关系,希望外部律师可以和法务通力协作,响应更加及时,同时也可以从过程中创造新的法律服务;
  • 目前从各种朋友了解到,确实律师的困境在于无法拜访、营销,身边律师案源演化基本是老主顾的生意,新拓的基本没有。在本人所在行业和区域,律师合作还是处在一种强信任关系延伸阶段,简单来说就是法总及老板决定法律顾问单位。
  • 所以我感觉疫情之下,还是得从每一个案子和合作做起,无论是抖音还是视频号还仅是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作为法务,选择一个新律所、新律师是很需要勇气的,但如果第一次觉得不错,就有信任的,也会想继续留用多家比较。
  • 价格要更接地气,其他供应商基本都已降价与甲方共渡难关,律所也需要有一定的供应商意识;
  • 寻找解决问题的新路,尽量避免以疫情为由为案件进度开脱;
  • 从节约经费和自身成长来看必然会减少使用外部律师。律师们应该了解各家甲方的特点与需求,精进最新法律改订,在甲方的空白处抓住机会;
  • 我遇到的律师们都很厉害,没觉得他们难!没我发挥的机会!
  • 及时付款;
  • 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发展职业方向的特长领域,差异化竞争;
  • 情感上会,但我们相信分工和职责。

以上是来自201位法务的真实反馈,不知道律师朋友们看到是何感受?你们有不同意见吗?欢迎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