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千万学子走入高考考场。第一门考试,是语文。

图源:视觉中国

语文试卷,你读到了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的事迹。这位上世纪40年代生人,“意外”走入导弹研发领域,曾树下“国家要富强,国防要搞好,不能挨打;经济也要搞好,不能挨饿”的信念。老先生说,要认真、踏实,做真人,干实事。

你读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论文,还有对他杂交水稻研究方法的总结。你会发现,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创造性思维和方法。他突破了传统观点形成的无形障碍,大胆通过实践否定权威;又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远缘杂交”技术路线。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你还读到了科学家对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开普勒看到落到衣服上的一片雪花,认为它不可思议的几何形状不可能是巧合,于是进一步展开探究。六瓣雪花,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也叫人入迷,持续追问。

你还读到了天宫课堂,读到了科技冬奥。你读到了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和一项项或熟悉或陌生的成就。

你或许心潮澎湃,也感到重任在肩。作为青年,你将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而这些故事的字里行间,其实都闪动着科学精神。

科研人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追求真理,他们严谨治学。在那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在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你看到了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力量。

语文试题的命题者讲述了他们的意图——引导学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培育创新能力。

在考场上,出现的所有名字、故事,都是题干、是阅读材料、是可能的得分点;但在往后的人生中,它们或许会成为一种感召和指引。

无论高考后,你们身在何方,选择什么专业,以什么为今后的志向,愿你们常常记得,不迷信权威,能勇敢质疑,要实事求是,敢突破窠臼。愿科学精神照亮你们的前路。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盖伦

编辑:吴桐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