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傲骨女人发起的慧爱行动视频号直播连麦活动“儿童节,你给孩子买了什么礼物?”邀请来自商业、媒体和教育领域的六位精英人士谈及孩子抚养和教育问题。财经作家、畅销书《你所不知道的俞敏洪》作者张翼先生在连麦时谈及送给孩子的礼物,以及带孩子到美国和澳洲做国际插班生的游学经历和感悟。
张翼给孩子送了一本书,是中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夏伯渝先生的自传《无尽攀登》。他希望这本书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启发和震撼。让孩子知道,人的一辈子有很多未知和可能,要勇于向前。
在分享带孩子去国外游学经历时候,张翼表示: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智点亮,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 国内教育还处于规范教育阶段,尚未做到“人本教育”,从规划范教育到人本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他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得:好孩子一定要做到“三心二意”,就是心智要成熟,心灵要美好,心态要平和。对人要心存善意,对事儿要保有真意。不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家长,才去看书,去学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真心真意地去做这件事情。
以下是张翼分享实录,傲骨女人编辑整理,有删减!
送孩子一本《无尽攀登》,人的一辈子有很多可能性
张翼:儿子15岁了,物资层面家长给他的,他已经什么都不缺了,这个儿童节,我还是会送他一本书,夏伯渝先生的一本自传,叫《无尽攀登》,他是中国无腿登珠峰第一人。
夏伯渝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长者,大家对他的经历可能比较了解。当时有个非常热门的电影叫《攀登者》,这部电影的原型就是夏伯渝,他是国家登山队的队员,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杰出的一位队员。
在1975年登珠峰的时候,在海拔7600米高度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睡袋给了队友,你想在那个高度里面,那么低的温度,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他的腿就出问题了。然后到山下之后就做了截肢,他是一个双腿截肢高位截肢这样一个残疾人。
但是从2014年开始,他就一直在渴望着完成他的登山梦。所以从2014年开始他就不断地去挑战珠峰,最后终于在70岁的时候,就是2018年,成功的登顶的珠峰。一个没有腿,靠着钢架腿的残疾人登上了珠峰,这个经历真的是让我非常的感动。
所以,我会给孩子送这样一本书,告诉他一个道理,人的一辈子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不要说不可能。
因为我跟孩子在接触过程中,他经常会说一句话,这个不可能,这个做不到。
包括这次二模模考的时候,因为我不在他的身边,太太就告诉我在二模模考的时候孩子哭了,觉得数学有一道题不会做,非常的难过。
事后我就告诉他,我说这道题不会做没关系。现在是模拟考试,在模拟考试阶段把你的所有的问号都打开,把你所有的问题都给老师,让老师给你答疑。但同时你一定要相信一点,你只有坚持,你只有不断的向前走才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我特别希望就夏伯渝这个故事,能够给孩子们一点新的启发,一点震撼。告诉他,人这一辈子真的是太多的一些未知和可能性。我希望把这样一种新的可能性给孩子们。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智点亮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所以带孩子出国游学,其实也是源于我对现在的传统教育的一种思考。
我在2011年买了北京的一个学区房,它是九年一贯制的。这就意味着孩子的读小学和初中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小升初他没有考试相当于直升。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时候,孩子非常的顽皮,有一次我记得应该是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去接孩子。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出来了,就我们家的孩子没有出来,所以我打电话问老师,我说为什么没有出来?老师说你进来吧!我进去之后就非常惊讶,就发现我们家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在走道里面,慢慢的在走路。
我就问老师,我说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在课间的时候,你们家的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在走道里面打闹,非常的危险。所以在课后留他们十分钟,让他们学会怎么把脚步放慢走路。
这个事情其实让我挺震惊的!我并不是质疑我们的传统的教育,但是我们要想一想,一个二三年级的小孩儿,十岁左右,你让他像一个七八十岁老头儿一样慢慢的走路,这真的是有点为难他,因为孩子追跑打闹是天性。
于是,我就请了一个月的假,放下了一切,带着孩子插班进入到美国圣迭哥的小学里面去学习,而那一个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的巨大。
我和我太太都没有想到美国的小学是什么样子?首先从教室的布置来说,很像一个图书馆,非常的卡哇伊(可爱)。那么在教室的角落里面还有宠物,就是一只小乌龟,后面还有洗手池。
学生们没有课本儿,孩子们上课就是一个平板,所有的课件内容都在这个平板电脑里面。一上课,老师就会把呃iPad发给大家,那里面还有游戏,就是你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玩儿游戏。所以这个场景令我非常的震撼,非常的震撼。
上课的时候我注意到,第一排有一个小女生,她把两只脚放在了课桌上,老师对此也没有任何的干预,当然了班级的学生很少,大概20人左右。这个事情让我非常震惊。
然后,下课的时候,我的孩子就问老师有没有homework(家庭作业),老师告诉他们说没有homework但是有teamwork,就是团队作业。
什么团队作业呢?老师让他明天准备一个三五分钟的小作文,必须用英语来讲,讲中国北京的小学和San 圣迭戈(Diego)的小学有什么不同。老师说,可以让你的团队成员也参与进来,他分了一个三四人的小组。第二天,我孩子经过一晚上的准备,大概用三分钟的时间,用半流利半磕巴的英语讲述了北京的小学和圣迭戈小学的差异。他用的词就是震惊。
这次美国游学回来之后,老师还让孩子做了一个PPT,叫《我在美国读小学》,我孩子给全班的同学讲了一堂课,班主任也非常震惊。事后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我也没有去过美国,没有想到美国的课堂是那个样子。确实对我来说也比较震撼。然后学生们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我之所以把孩子带出去,就是希望让他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还有和我们不同的,或者说差异很大的这样一种教育的方式。
后来,我又带他去了澳洲澳大利亚,那在边大概也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是这种插班的方式。
那么澳洲的课堂和美国的课堂有一个差别,就是他高度的重视体育。一上课先让孩子去玩球,大家去玩三人足球,然后跑跑跳跳,每天上课之前会有40分钟的体育活动,上体活课。这种课程的设计让我非常的意外,就是他们重视体育、重视阅读,注重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一种肯定、鼓励和赞美,这种方式我觉得还是挺意外的。
我们国内的课堂特别是小学阶段讲究的是一种规范教育,你要怎么怎么样,你必须怎么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怎么样。但是在美国的课堂也好,在澳大利亚课堂也好,它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教育。这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判断,独立的认知、独立的见解和独立的分析能力。
我们的孩子更像是在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孩子,模子都是一样的。每次去接孩子放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这种感受特别强烈,觉得我们的孩子都不快乐。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是快乐的,看到父母那一刻是快乐的。但是他们从学校走出校门的那一段距离的时候,我能看到每一个孩子脸上的那种沉重和压力。
我们讲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并不是说排斥应试教育。你像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课堂考试也很严格。他们每次考试的时候也要背很多知识。快乐教育一定不是西方教育的全部真相。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人本教育。所谓人本教育就是说把人的本真,把人的内心,把人的心智点亮。
2015年,北京电视台有一档教育类的节目,请我去做嘉宾,坐在我旁边的是马光远。当时在上台之前,导演就说你们俩要争论,我说不用争论,马光远本来就不同意我的观点。上了台上之后,我们确实有很多争论。光远老师的意思是说,我在过分的宣扬国外教育的好处,但其实我们国内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其实已经比美国等很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做得好。
我说对,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可以做出更多的改变。让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就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成长。我记得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北京市的教委的发言人叫李奕,他说了一句话,我特别认同,高度的认同。他说什么呢?他说一个孩子,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如果不戴眼镜,不驼背,敢于和陌生人交流,这就是我们小学阶段教育的一种成功。我特别认同这句话。
到现在为止,我也特别的庆幸,我的孩子符合这个条件。虽然我近视,但我孩子不近视。
你看小学生驼背现在还是一个有点普遍的一种现象,背的书包越来越沉重,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对吧?特别是在回家的这个路上,陌生人跟你跟你搭讪的时候也不敢说话。这是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了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些都能够理解。但是我想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很多的改变。
我记得西方的教育学有一个名言,就是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智点亮,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我们常说一句话,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这句话没错,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最好的,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更好。我觉得我们的小学阶段教育也好,初中阶段教育也好,都可以让这些孩子更好。
从规划范教育到人本教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我们为什么特别推崇十一学校。他们的教育其实就是早年间模仿或者叫克隆了美国的这种教育,他在高中阶段就实行走读制、走班制。就是说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没有固定的同桌,没有固定的教室,上午9点~10点你上语文课是在a教室,10点~11点上数学可能在另外一个教室。每一堂课你上课的这些同学都是不一样的,很像大学。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地新鲜。但其实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在美国已经实现了很多年。所以我觉得我们从填鸭式的教育,从一种行为规范式的教育到一种人本教育,确实还有很多路要走。
为什么?我还是坚定的要给孩子选择去上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包括一些现在十一学校也好,101学校也好,还是说北大附也好。他们这种高中的模式就是和国外去实现这样一个联动。我不是做广告,我是想就是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我最大的遗憾有两个:一个是没有考上博士,英语差了几分。另外一个就没有去没有接受海外的这样一种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体系。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睁眼看世界,或者说看到更多可能性的一群孩子。在他们的少年阶段,在他们的青年阶段,让他们能够拥有更多的独立的想法、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思维、独立的判断。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和完善的这样一种人格。
好孩子一定是“三心二意”
我觉得一个好孩子一定是“三心二意”,“三心”就是心智要成熟,心灵要美好,心态要平和。就不纠结于分数的高低。今天考高了,明天考低了,考高了就开心、骄傲,考低了就很难过,不纠结于分数。我跟我们家孩儿子说,我说分数是一时的,不是一世的。
只有你的成长,只有你的心性,只有你的心态其实可以伴随你一生。因为人的一生太漫长了,但是也很短。我们没有办法去让孩子保证他赢在起点,但是一定让他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够拼尽全力。就像下暴雨一样,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那么“二意”是什么呢?就是对人你要心存善意,对事儿要保有真意。就对任何人要心存敬意,心存敬畏。我觉得很多孩子并不能真正的做到做到这点。比如在路边你看到一个收破烂的老太太,你能不能对她保存一些善意?而不会觉得她收破烂散发出的这种味道影响了你,对吧?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人,我们还是要心存善意,对事情要怀有真意。
所谓真意,就是说你真心真意的去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家长,才去看这本书,去学这些知识,而是为了你自己。所以我给我们家孩子取的名字叫敬一,就是希望他做事能够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敬一庭。这种敬一庭其实就是一种训斥也好,提醒也好,告诉更多的人做任何的事情还是要善始善终,而不能始乱终弃。(文 / 傲骨女人 小北编辑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