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渐于陆这个话题,在《天下之中-禹篇》中以江释鸿,解读为大禹治水和上古南北问题:鸿渐-江渐-渐江-浙江-长江-洪江-共工-大禹。

在《易经说什么》之《渐》中,将注意力集中到鸿渐于木上,并以宋释木,解读为微子迁宋。

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渐》卦里的爻象顺序,隐含了一些关键信息。

顾炎武也注意到了《渐》卦的问题: 《日知录》: 安定胡氏改陆为逵,非也,《诗》“仪”字凡十见,皆音牛何反,不得与“逵“为叶,而云路亦非可翔之地,仍当作”陆“为是。 渐至于陵而止矣,不可以更进,故反而之陆 。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而未尝不践其土,食其毛也。”自木而陵, 而复至于陆,以退为进也。 “《巽》为"进退",其说并得之。

顾氏认为,陆字出现两次没错,是因为鸿鸟有个折返的过程:从岸边飞到大石,从大石飞到大陆,从大陆飞到高木,从高木飞到丘陵,一路走向远方,然而最终还是回归大陆

《渐》之卦象山上有木,木就是巽,而巽正好代表进退, 也就是说,不需要把木解释为宋,也能把卦象-卦名-卦辞说通,这里面可以没有历史,可以只有道理。 《说卦》: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

你必须要走得很远,看过所有风景,然后才能寻找到路上某个觉得不错的归宿; 一个山村的小孩,高中到县城,大学去省城,毕业去首都,过几年外派 出国 , 觉得也 不过如此之后,才最终 选择 回国 。

这就是 鸿 渐于陆给我们 的启示, 让我们 从商周史的执迷中 脱身,先 喝 了这 碗有营养的 鸡 汤。

另外,疫情期间,注意防护,能少飞就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