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价格高企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冲击,我国目前主要采取了两大应对措施。一方面是不断提升我国自身的能源类商品产量。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能源建设会议中曾透露,国家要求煤炭新增产能规模达到3亿吨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求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2022年,明确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宏观层面强化“我国能源供应的决心和恒心”,立足国情,充分考虑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还有石油!我国石油日产量在390万桶这一数值附近,已持续了较长时间。但到了2022年,在积极推动能源自保,增强供给弹性的理念指导下,我国石油日产量已实现了400万桶的突破,创新高。

天然气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多家能源企业都在近期发布了增产信息。其中,一个新成果是“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发现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盐下超深层气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长庆油田,《中国石油石化》发布的文章称: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5.5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174亿立方米。预计到2025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将提升至6800万吨”,进一步强化国家油气供应安全。

另一方面是不断推动新能源建设。今年6月份,我国首个“秸秆制生物天然气中试基地在大庆油田建成”——生物天然气纯度高于95%。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的鲜明特点。

除了生物质能源外,我国在水力(保持蓄能电站)、风力、太阳能等领域也在积极建设。并提出了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到60%的宏伟目标,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传统能源进口压力,依然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高昂的价格冲击,虽然我国已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将推动我国能源建设“在未来,走上更加稳健的道路,提升自给率”。但在短期时间内,我国进口企业受到的冲击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以今年前5个月为例,我国进口数量为21671.4万吨,同比下降1.7%。但支付的金额却达到了9671.8亿元,同比上涨53%——进口石油金额涨幅如此之高,令人惊叹,但更高的还在后头呢。

进口的天然气数量在今年前5个月下降至4491.1万吨,同比缩减9.3%,这已经是一个较大程度的下滑了。但支付的金额却提升至1713.5亿元,同比上涨54.5%,成本陡增。

还有煤炭,今年前5个月进口数量为9595.5万吨,同比降幅达到了13.6%——进口数量降幅达到两位数,在我国能源进口格局中“是罕见的现象”,表明我国企业有较大意愿“减少输入性通胀带来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在进口数量大幅缩减13.6%的背景下,支付的金额却同比上涨了77.5%(如上图)——比天然气、石油价格涨幅还要高。这种现象再度告诉我们:不断提升我国能源建设,加强能源自给率,刻不容缓。

与之相比,当前的能源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沙特、卡塔尔、美国、加拿大等国却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天然气数量虽有下滑,但价格涨幅更高,能源出口金额也获得了增长,也在赚钱。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