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帆大家都认识,那么这个像扇子一样的东西是干什么的呢?它叫船舵,又叫水关,是用来控制船的方向的……”昨日,“西漳大船”非遗文化展上,“运河船课堂”开讲,伴随着阵阵木香,看着件件形态各异、古色古香的大船模型,不由得让参观的人们思绪飞扬,非遗文化飞进了市民心田。

大运河上,有一艘“西漳大船”

“利用地方非遗资源,让下一代成长有文化的根,有精神的水,厚植家园情怀,激发孩子们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昨天,无锡市天一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季玲说,学校现位于“西漳大船”首造地横街村所在地,学校不远处就是锡澄运河。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从非遗文化中汲取营养,学校这两年相继建造了“西漳大船船模工作室”,并在此基础上,申请建造船文化少年研究院,构建“天一水·西漳船·少年志”水乡船文化特色课程。推出的《“船”承记忆 留住乡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受学生们欢迎。

据了解,西漳大船,以无锡西漳村最先建造而得名,是江南造船业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产物,体现了当时水乡造船的最高水平。为尽快抢救、挖掘、记录、整理传统木船制作工艺,有效保护古船文化,2020年堰桥街道正式启动西漳大船申遗工作。

无锡船文化再扬帆

“比如船要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就要将看如何使用舵了……”章桂兴边讲解边演示了起来。77岁的他,曾在无锡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和无锡县交通船厂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对西漳船的船型和结构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尤其对前人的巧妙构思和精美的工艺熟稔。作为学校特聘校外辅导员,为学子们讲授西漳大船的“前世今生”是他退休生活中最喜欢做的事情。当前能够记忆、制作传统的木船手工艺传人已然十分珍贵。同一天,他被聘为西漳大船非遗顾问。

昨天,惠山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杨文隽表示,新时期如何更好地“船”承非遗文化,除了需要从娃娃抓起,也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随着去年12月,西漳大船被列入“无锡市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拿到了申遗“入场券”,无锡船文化再度走入人们视野。当天,“西漳大船”非遗文化季启动,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把运河上曾经辉煌的船文化展示给更多的人。

现场,五年级小学生夏纾橪告诉记者,通过参观和学习非遗文化,让她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体会到非遗都是匠心劳作的结晶,其中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值得她和同学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