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作为连接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工程,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很多问题。高原地区建设铁路的难度对于工人来讲自然是缺氧环境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高海拔地区的土层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后期的维护方面,乘坐过青藏铁路的人肯定都看到过铁路两旁的热棒,这些热棒插入土中如同守护在青藏铁路两旁的禁卫军。热棒在青藏铁路附近大约有1.5万根,但它们的作用可不像看上去这么简单。

青藏铁路的热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是维护青藏铁路的主要手段,并且在相关的维护工作中大有裨益。那么这些热棒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为什么青藏铁路需要这么多热棒来维护铁路?它们又是如何工作的?而其他铁路为何不需要这些热棒来维护?

文章将从热棒铁路维护、冻土保护这两个方面来解答这些问题,接下来一起看看这群大有用途的“禁卫军”是如何保护铁路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地区的冻土土层

在正式解答热棒的作用之前,我们先聊聊关于冻土的概念。这是一种在物理层面风化强烈,表面具有海绵状多孔结皮层土壤。一般来讲,这样的土壤在低温地区会出现冻结现象,并长期保持冻结状态。

如果是多年冻土则可以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是冬冻夏融的活动层,而下层则是多年不融的永冻层。因此就土壤状态来看,活动层最为活跃,其表现状态分为两种。两种活动状态一般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例如冬季气温较高,夏季融化到一定厚度,冬季再冻结的季冻层下面便会出现一个未冻结的融化区。

冻土的结构分解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来讲,冻土不会太厚,土层厚度一般不足50厘米。但因为冻土的土壤冻结情况不同,因此存在较大的水分差异。对于冻土来讲,土层和岩层中的水反复冻结和融化会引起土体和岩体之间的破坏、扰动等等,甚至会产生变形和位置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分布情况来看,冻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世界最知名的冻土地区例如西伯利亚,这里就有很多冻土,而且多为永冻土层。另外在欧亚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有冻土分布,而中国的冻土从地理位置来看,自然就是西部高山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了。

高原地带的冻土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原冻土的存在或许是铁路建设干扰最大的因素,由于这种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在冻结和融化的过程中具有各种相变,而这些相变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热传导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在冻土地区相关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开挖和填筑工程会使原天然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热量平衡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很可能会破坏原多年冻土的水热平衡状态,并且导致路基下部分的季节融化层深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各种不良冻土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我国在青藏铁路工程的建设期间,首先要考虑的便是铁路路基的稳定性相关影响因素。

相变过程的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冻土给铁路带来的影响

冻土的融化活动会严重危害铁路运行,冻土在活动过程中,水会出现凝结,由于水在冻结后体积会增加,土体的体积也会跟着膨胀,这被称为“冻胀”。国内专家通过实验调查表明,温度下降到-20℃以下时,冻胀压力值能达到211兆帕左右。

反复的冻结膨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铁路变形,或者路基上升或下沉。总体来讲,冻土的问题不解决,铁路就别想好好运行。青藏铁路线从安多自治区开始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从这里向北上行550公里便是青藏高原地区连续多年的冻土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冻土刚才我们也提到它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有多大,同时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什么这么说?俄罗斯大家都知道有许多寒冷地带,贝加尔铁路、贝阿铁路作为西伯利亚两条主要铁路干线,其铁路病害率都在25%以上,特别是贝加尔铁路在运营了100多年后,铁路病害率超过了40%。

我国早期的东北铁路线路也有不低的病害率,上世纪60年代在牙林线潮乌段,相关线路在4小时内发生路基下沉,并造成了严重的列车掉轨事故。

新修后的牙林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早年的技术解决方案虽然简陋,但多少也能有所改善。解决冻土的相变问题就是关键所在,早期铁路会在路基部分增加土体热阻,减少进入土层下方的热量。

例如铺设块石、碎石等等,这些石块之间会形成间隙,然后在夏季形成屏蔽作用,冬季便会气流对流。很明显这是利用了气体优异的导热比来解决问题。不过这种办法过于老套,而且还不好维护。

正在铺设碎石的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专家便开始在高原地区进行相关考察,并通过多年的实验设计在风火山建立了第一个冻土下冰段实验路基。相关的实验成果其中就有热棒的设计,经过十多年的设计,热棒如今解决了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融冻问题。

那么热棒的工作原理和整体设计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棒的冷却作用

在我们了解完高原冻土铁路所面临的问题后,热棒的作用便很好理解了。它是一种“汽液两相”对流循环的导热装置,主要由一根密封管连接整个棒体,管内会填充一定量的化学液体,例如氮、氟利昂、二氧化碳、丙烷等。

铁棒的顶部主要由散热片组成冷凝器,大致原理和汽车中的冷凝器一样,下端部分为蒸发器,里面包含有化学液体,热棒中间部分为绝热段。当冷凝器温度与蒸发器之间出现温差时,蒸发器内部的化学液体便会吸收热量减少而蒸发。

热棒的结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由于压差作用,蒸汽会在冷凝器顶部汽化,通过散热片散发热量,而相关的化学液体随着冷凝作用形成液珠。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液珠沿着管道内壁回流至蒸发器。整个工作过程会反复循环进行,从而将冻土中的热量带走达到降温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原理上讲,冷凝器温度高于蒸发器时,对流便会停止,热棒就会停止工作。空气优秀的传导效果可以将冷却效果传递至冻土中,这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能够让路基冻土长期保持在冻结状态。

热棒的基本工作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或许会担心热棒是否会反向导热,其实这点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热管外壁的隔热层阻碍上端热量传递,从整体来讲它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导热,因此不会反向导热。

除此之外,以前的老办法也仍在使用,并不是说只要有了热棒就不再需要其他保护措施了。而工人们在铺设路基的时候还会在中间结构放置通风管路堤,由于空气导热能力比土壤低,这些管道能够起到隔热效果。另外这些管路堤还会在土壤内部形成空气对流,进一步降低土壤温度。

通风管的工作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我国青藏铁路才能长期安全运营至今,所以说热棒是铁路的“禁卫军”也没有问题。我们在感受青藏铁路美景的同时,更不要忘了那些辛勤工作,付出劳动心血工作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工人们,高原铁路建设离不开他们,未来的道路也会愈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