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浮梁县新平村的群山里,有个以圆形为主体的现代高层建筑群,它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和当地的居民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整个建筑的周身,都镶嵌或装饰了数以万计的、各式各样的陶瓷制品,有瓷片、有磁盘,有瓷瓶,有瓷人等,组成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陶瓷画卷。

这样一个庞大、风格独特又具有艺术色彩的建筑群,你肯定想象不到:

它竟是一个没有上过学、不识字的老太太,从81岁开始,耗费6000多万,倾尽一生积蓄,用10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亲手打造的!

一个高龄的老人,为何要在耋耄之年,独自在远离人烟的大山深处,不惜花费巨资,不惜倾家荡产、费时费力地建造这样的奇怪的陶瓷房子?

1

老人名叫余二妹,1930年出生在江西省都昌县南峰镇余晃村,自小家境贫寒。

12岁那年,因为父亲病逝,为了生计,她迫不得已离开家乡,跟随舅舅在景德镇陶瓷作坊里学艺。

虽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年幼的余二妹,聪明能干,勤奋好学,特别能吃苦,没用几年,她就掌握了从黏土到绘画坯料再到陶瓷的全套工艺。

解放后,年轻的余二妹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小作坊,她先后去了景德镇数一数二的陶瓷大厂工作,和众多技艺高超的师傅学习,这使得她制瓷技艺越发精湛。

50岁从工厂退休以后,赶上改革的春风,她在浮梁县开办了属于自己的柴窑和陶瓷厂,经过几十年的打拼,陶瓷厂生意越做越大,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她也因此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

天津瓷房子

2

80岁那年,余二妹偶然在天津看到了当地的地标建筑“瓷房子”,这让她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景德镇作为以瓷器闻名于世的瓷都,竟然没一个令人瞩目的陶瓷建筑!还不如工业城市天津!

这让和瓷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余二妹情何以堪!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建一个属于景德镇的陶瓷宫殿。

从天津回来没多久,她就和亲人朋友表明了想法。

这个消息,无异于平地一声雷,顿时炸了锅。不仅儿女们强烈反对,就是亲戚朋友们也都不能理解。

大家普遍认为她是痴人说梦,不切实际。况且她如此高龄,不好好享福,纯粹没事找事。

对于众人的不理解,余二妹只是反复地说:建陶瓷宫殿,对我和景德镇都非常重要。

3

81岁时,不顾家人反对,她开始独自着手实现建设“陶瓷宫殿”的梦想。

她拿出了一生的积蓄,一个人跑到新平村的大山里,之所以选择新平村,因为这是景德镇陶瓷的发源地。

她先用200万元租了50亩地,因为没和儿女们商量,儿女们得知后气得和她3年没有来往。

除了金钱,她又把一生收藏的6万余件瓷器,作为宫殿的原材料和展品,也全都拿了出来。

这其中大部分是她原来工厂生产的产品,也有部分是明清时期的价格不菲的陶瓷制品,曾有人想花2500万元向她收购藏品,但都被她拒绝了,但用来建宫殿,她一点不心疼。

但造陶瓷宫殿,不是造普通的房子,要把大量陶瓷制品按照设计方案一点点朔型后、镶嵌或粘贴到墙壁上,工作量大,工艺复杂,资金消耗的很快。

为了省钱,她一个人在临时搭建的不通水电的窝棚里,一住就是三年。

为了省钱,她吃泡面,穿几块钱的衣服,甚至50元的衣服都不舍得买。

为了省钱,她舍不得买蚊帐,晚上就用一个湿毛巾挡在脸上防蚊虫,早上起来毛巾上面都是蚊子尸体。

为了省钱,她不请设计公司,而是花20元钱打印出福建土楼的照片,她参考照片,自己搞定房屋设计图。

为了省钱,能干的工作她都自己干,设计绘画、准备建材,建筑装饰,给工人做饭等等。

老人在修建宫殿的过程中,苦和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忍受孤独和委屈。

儿女们因为生她的气,三年间互相没来往,她一个人在山里孤独地生活了三年!

头几年,因为有些手续迟迟办不下来,只要一开工,就会受到各种阻挠和干扰,从而影响施工进度,面对太多的委屈,她一人深夜哭过,失眠过,病倒过,不过最后她都挺了过来!

4

终于在5年后,2016年,她86岁时,第一座陶瓷宫殿建成了。

老人给这个宫殿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瓷宫”。

对于刚建成的瓷宫,余二妹做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她将瓷宫的管理权交给了政府。

2016年10月1日,当建好的瓷宫正式对外开放时,震惊了世界,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

世人都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宏伟壮观、富丽堂皇的陶瓷宫殿,竟然是一个不识字的、快90岁的老太太打造的。

瓷宫的外形仿照福建永定的土楼,除了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其他位置,包括墙面、地面,顶棚、梁柱全都用陶瓷镶嵌和装饰,总共用了80多吨陶瓷碎片,共计6万多件瓷器。

而瓷宫内部有三层,每层400平方米,共计1200平方米,里面用于装饰和展示的陶瓷,涵盖了景德镇的四大名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和颜色釉瓷。

每一件都是都是按照景德镇的传统柴窑烧制而成的, 每一件都是景德镇陶瓷的代表,其中不乏精品、孤品和价值昂贵的珍品。

而且余二妹还专门做了一系列陶瓷版画,有伟人、有帝王将相、有历史人物、有四大名著,有书法、有名画、有佛教人物,甚至还有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虽然她不识字,但她特意请人为每一个版画都做了文字解释。

整个瓷宫,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综合了建筑技艺、陶瓷艺术和传统的文化历史的博物馆。

5

第一座瓷宫建成以后,余二妹又陆续投资建造了婚庆楼、瓷海、清风寺等建筑,10年下来,已形成以瓷宫为首的陶瓷建筑群。

余二妹前前后后,用10年的时间,从租地到买地,从治理山体滑坡到整体建筑的投资,陆续投入6000多万元,而且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婚庆楼

如今的瓷宫,被评为国家2A级风景名胜区,门票25元每人,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参观,是人们去景德镇旅游的必去打卡地。

而余二妹老人也92岁了,子女们早已同她和解。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欠款还清之后,就把瓷宫完全交给政府。

对于老人的行为,很多人至今无法理解:

老人奋斗了一辈子,在八九十岁的高龄,为何不好好安度晚年,非要把所有的财产和全部家当都散尽,不仅没给儿女留一分,还背上了巨债,惹得众叛亲离?

而千辛万苦建成的瓷宫,最后却无偿捐献国家?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老人曾对着疑惑满满的游客说过:

“我辛苦赚了一辈子的钱,最后也带不走,不如用来做一件造福这座城市子孙后代的事,也算圆了自己最初的梦。”

原来老人在见到天津瓷房子之前的多年里,她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一个梦想:

她想把自己一生制作和收藏的传统的景德镇陶瓷,放在一个展馆中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而不只是留给子女。

而天津之旅偶遇瓷房子之后,她就把多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余二妹,一个没上过学、不识字、看似没啥文化的老人,却倾尽一生所有,倾家荡产也要把景德镇宝贵的、传统的陶瓷文化,用“瓷宫”的方式传承给后人,留给子孙!

老人境界如此之高,眼界如此之远,格局如此之广,梦想如此之大,实在令人敬佩。

因为在如今的年代,人们活着,有梦想的人不多;有梦想敢于去实现的就更少;敢于在八九十岁仍然努力追求梦想的人,微乎其微。

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地活着,内心空虚而迷茫,即便在努力奋斗,也不过是为了追求金钱,为了物质享受,为了一己私利而活。

很少有人能做到像余二妹老人这样:

抛却了世俗的观念,有着高远的梦想 ,心底无私心怀大爱!

奋斗一生却不贪图享受!拥有千万家财却过着清苦的生活!倾家荡产却是为别人!

为了追梦敢于承担、舍得放弃,愿意付出,哪怕八九十岁,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92岁的余二妹老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否也感动了你?

你怎么看待老人的做法,欢迎留言,大家一起探讨。我是萧萧叶语,喜欢请点赞、转发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