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春的一天,陕西农村一个昏暗破旧的窑洞里,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正躺在土炕上昏睡。
此时来看望她的邻居们,纷纷对她的家人说,她那么大年纪,从五六米高的山崖上掉下来,而且昏迷将近40天,一周也没怎么进食了,恐怕凶多吉少,应该提早为她准备后事。
当家人为她准备好寿衣和棺材后,所有人都以为老人必死无疑时,她突然睁开双眼,醒了过来!
醒来的老人一骨碌爬起来,不要吃喝,非要剪刀和五色纸,然后开始剪纸,嘴里还哼唱起了歌谣:
“剪花娘子把言传,没有厅院真难堪;热哩来了树档下钻,冷哩来了烤暖暖;进了剪花娘子屋里边,清清闲闲也乐观;好似庙院把景观,叫来童子把花剪;人家会的是琴棋书画、八宝如意;我剪花娘子铰的是红纸绿团团。”
剪了许久,老人的剪贴出了一个头戴华丽凤冠、身披五彩霞帔、坐在莲花瓣上仙女似的纸人。
她对着纸人,喜笑颜开,逢人便说,这是剪花娘子,这就是我!
老人的怪异举动,吓坏家人和四邻,村里人认为她中了邪!称她是被“神仙”附了体!
但老人此后,仿佛真中了邪!她自称是玉皇大帝降到人间的“剪花娘子”。
她整日神神叨叨地一边唱着自创的歌谣,一边剪纸;剪完的花花绿绿的作品,被她贴满了房间,破旧的土窑洞被她装扮得五彩斑斓,煞是好看。
而且她的剪纸技艺也如神助,从来不用打草稿,随手剪贴,信手拈来。
上了锈的大剪刀,在她粗糙的手中,挥洒自如,剪刀在五彩缤纷的纸张中穿梭,她就像在画布上泼洒油彩,挥毫创作的油画大师。
她的剪纸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单色镂空剪纸工艺,而是开创了剪纸史上的先河,自创了一套彩色剪纸的新形式。
她先用彩纸剪好之后,再进行分层粘贴,除了剪和贴,她还善用镂、 绣、 丝编、布堆等多种民间工艺技法。
她的作品,篇幅都较大,创作过程繁复,耗时耗力,主要以人物为主,而且大多是以她幻化出来的“剪花娘子”为主角。
她用色大胆,注重细节,形象生动,造型奇异,乍一看不像是剪纸,更像是一幅具有梦幻色彩的大型画作。
作品《空空树》
这样妖娆艳丽,浓墨重彩,图案错综复杂,古朴中又带有宗教色彩的剪纸作品,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力很强烈,看过的人无不感到震撼。
而且她的每一个作品,都配有一个自创的歌谣,她会亲自唱给人们听。这时,她的剪纸作品就仿佛有了灵魂,如画如诗。
老人的歌谣《空空树》
酒香不怕巷子深,老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很快就声名远扬。
她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相关艺术机构的关注,多家媒体对她进行采访,她的作品被集结成册出版,她受邀赴北京、上海、香港等地,还在中央美院举办过剪纸个展。
她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金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法、美、德、日、东南亚等国收藏!
她被誉为中国的马蒂斯,有人称赞她的作品可与毕加索相媲美。
她甚至惊动了联合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一个乡村老太婆,获得如此多的殊荣,并迅速爆红,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大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是谁?她创作出惊世作品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老人名叫库淑兰,1920年10月,出生于陕西旬邑县赤道乡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她小时候,家境不错,父母对她很宠爱,幼年时无忧无虑,活泼开朗,像男孩一样顽皮。
有一次她上树摘桃子吃,摘了几个,都是咬一口就扔掉,村里人就给她起了个“猴桃儿”的绰号,她也确实和小猴子一样,既淘气,又聪明伶俐。
她六七岁时,和当时所有的陕西女孩一样,开始跟随母亲学习传统的刺绣、裁缝、剪纸等,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学得有模有样。
十几岁时,父母把她送到县城的学校读书,却只读了不到两年就被迫中断。
因为她自幼和外村一户人家订了娃娃亲,公婆再三上门催婚,导致她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到家中,和母亲学做女红,为自己准备嫁妆。
17岁时,她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嫁妆,远嫁他乡。
但从嫁入婆家的那一天起,库淑兰的悲催的人生就开始了!
那个年代,农村女人结婚后就是洗衣、做饭、干农活,生养孩子,服侍丈夫和公婆一家人,活不少干,还没地位。
如果遇到善良的公婆和好男人,那么女人的日子还好过点。但库淑兰却很不幸,她的公婆对她很苛刻,她的丈夫对她更是不堪。
她丈夫是一个五大三粗、不识字的愚汉。他勤劳能干却也愚昧无知,在外人面前老实木讷,却对老婆非打即骂。只要有一点不满,他就会对库淑兰一顿拳打脚踢。
有一次,就因为库淑兰没有看好牛,牛吃了院子里的几颗枣,她的丈夫就拿着干活的农叉,把库淑兰的胳膊叉了两个窟窿,鲜血汩汩地往外流。
当时的惨状,甚至经常刁难她的公婆都看不下去了,让她赶紧回父母家,否则担心他们野蛮的儿子迟早要了她的命。
但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深知这个道理的库淑兰没有逃回家,而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愚汉就忍受着。
嫁到婆家的几十年的生活,她忍受着公婆的欺凌,忍受着丈夫的暴虐,忍受着生了13个孩子却夭折了10个孩子的悲恸,忍受着生活上的艰苦和穷困。
这种艰难的、令人窒息的生活,很让人绝望,唯一能让库淑兰感到欣慰的,就是自幼学会的传统剪纸。
那个年代,对于陕西妇女而言,能生娃的就会剪纸,这是妇女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只是每个妇女剪纸手艺不同,剪得特别好的,就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厚待。
库淑兰总是因为剪得好,常被乡邻请到家中去做手工活,被恭恭敬敬的,好吃好喝的款待。
在帮别人剪纸的过程中,她才能获得尊重和快乐,才能从苦难的生活中,得到一丝喘息,感受到一点甜蜜。
只是库淑兰在陷入昏迷之前,她剪纸技艺虽然精湛,但并无奇特之处。
她在意外坠崖之前,就是纯粹的传统的民间单色剪纸,虽然剪纸技艺不错,但并没有异于常人之处,顶多就是一个民间剪纸艺人,并不惊人,更和艺术大师不沾边。
民间剪纸最常见的形式
那么库淑兰昏迷40天后,为何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了艺术大师?难不成真被神仙附体了?
所谓被神仙附体的说法,纯属个别村民的迷信说法,这世界上哪有神仙!
但库淑兰确实是在昏迷40天后,突然就在剪纸方面大放异彩,显露出惊人的才华,这一点,确实被很多村民证实过,不是子虚乌有。
至于她为何昏迷后,在剪纸方面有如神助,迅速成为了震惊世界的剪纸大师?
对此说法各异,在我看来,可能有两点原因:
第一、剪纸技艺基础深厚,这是创作的根本
自幼学习剪纸的库淑兰,剪纸是她一生的爱好,所以自小基础打得好,长大后又经常为别人剪纸,她的剪纸技艺日渐臻熟,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所在。
第二、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创作力
库淑兰的意外坠崖,濒死的昏迷,在鬼门关转一圈,这对她来说,相当于一次重生。
这个重生不只是她身体上的自愈康复,更是精神上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种觉醒,让她抛却了人生的种种苦难,焕发了她内心深处的对于真善美的渴求,激发了她在剪纸方面的惊人的艺术天赋。
而文化程度不高的库淑兰,在潜意识里,需要借助“剪花娘子”这个幻化出来的人物,来神话自己,以神的旨意就可以顺理成章、无所顾忌地进行创作。
所以她才能打破传统、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创新出一幅幅闻名中外、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因为没人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传奇的剪纸大师库淑兰,在成名之后,生活依然很苦。
晚年成名后的库淑兰,和她的丈夫在故乡王村生活。
虽然生活比成名前改善很多,但仍不富裕,日子依然清苦。
三个子女早已成家立业,但家境都一般,在经济上很难援助父母。
年迈的丈夫虽然不再打她,但是如果库淑兰因为剪纸耽误了干活做饭,仍要挨骂。
在晚年,库淑兰一身病痛,吃着止疼药,也要伺候丈夫的吃喝拉撒,哪怕犯病时站不起来,即使跪着,也要做一日三餐。
但无论生活有多苦,无论自己多老迈,在干好农活,伺候好丈夫的同时,只要有闲暇,只要双手还能动,还能拿得起剪刀,库淑兰就一天也不愿放弃心爱的剪纸艺术。
直到2004年12月19日,剪纸大师库淑兰永远放下了剪刀,因病离世,享年84岁。
这个一辈子生活在陕北农村,一辈子都住在土窑洞里的老人,其实无论外界怎么称呼她,怎么评价她,无论她获得了多少殊荣,得了多少奖项,对她的实际意义都不大。
对她而言,她不过就是一个从小到老一直喜欢剪纸的女人!是一个受尽磨难仍向往美好的苦命村妇!
中国邮政用她的作品发行的邮票
是剪纸,帮她撑过了苦难的人生!
是剪纸,让她在不幸人生中找到了一点甜!
是剪纸,慰藉了她的生命和灵魂,让她在婚后67年的悲怆的人生里,抵住了公婆几十年的欺压,抵住了丈夫无数次的打骂,抵住了10次的丧子之痛,抵住了病痛折磨,抵住了贫困辛劳!
库淑兰,这个一生都浸泡在苦水中的女人,没被苦难打倒,她反而用一把剪刀,把苦难生华!
在她的剪刀下,她给自己和世人打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美好世界,一个富丽堂皇的人间天堂。
她的作品里,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和渴望:
渴望自己身着花裳,美丽动人;渴望夫妻平等,互敬互爱;渴望子孙绕膝,儿孙满堂;渴望富贵平安,喜乐安康。
她创造出的这个独特美妙的剪纸世界,不仅温暖慰藉她的人生,也把爱和美好传给了天下。
库淑兰,这一个来自贫困封闭的山村的、裹着小脚没啥文化的乡野老太,就像是贫瘠的土地上开放的一朵奇丽的野花!
土地贫瘠,她就把生命之根深深扎入泥土中,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命运抗争,在苦难的夹缝求生存,靠剪纸艺术带给自己的养分,终于在晚年绚烂绽放。
她独特的美,不仅惊艳了中国,更是惊艳了世界!
如此看来,一个人哪怕命如草芥,哪怕深陷泥潭,哪怕苦不堪言,也不要轻言放弃!
只要努力地活下去,也许就会有绽放的一天!就像剪纸大师库淑兰!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怎么看待库淑兰老人神奇地成为艺术大师的事情?你怎么看待老人的剪纸作品?喜欢请点赞、转发,评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