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红色笔调下的文学想象与叙事表达,也是思想教育的内化与美学价值的渗润之间的创新式学术尝试,创作主体将课堂获知的主观感受分化成一系列私人化的史实物象,打破已成定势的历史思考模式,他们把自身深沉的情感共鸣融入烽烟浩荡的壮阔近代史中,进而最大限度的还原出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微小说”创作活动也许可以成为一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文化的感性方式,在虚构性文学书写中,通过“意外之旨”与“象外之意”来反映学生群体对一个时代的追忆与反思。作品中不乏创作者真诚抒情的智慧观照与文化认同的个性表达。历史已然定势,无法更改的是史实,但过程中的细微原因也许有千万种释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未知的距离,更加激发了创作主体的探索欲,以个性化的微观意识观察历史的必然,在意识的重建中,我们看见近代史的千万张面孔,流动性文本的千万次言说。

-石若轩(青年作家、《微眼看历史》执行副主编)

“红色笔调下的文学想象与叙事表达”

作为一部“红色微小说集”,本书是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区域革命文化的生态与新时代传播实证研究”(项目号:18Y]AZH069)阶段性成果之一。近年来,钱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创作了近一万篇红色微小说。虽然囿于文学功底,学生们未必能写出什么“传世名篇”,但这些大学生在国家的衰落与复兴、社会的动荡与富强、人生的悲欢与离合等具体情节之中,表达出对过去的反思、对现实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展望,也较好地表达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意识。这些作品高扬着红色的旋律,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有着较高的传播价值,也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编辑队伍由研究生汪丽娟具体负责,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包括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准南师范学院、香港都会大学、石河子大学、铜陵学院、皖南医学院、重庆大学等18所学校的近50名研究生、本科生。为了提高书稿质量,由陆琳老师做文学指导,邀请青年作家石若轩负责文字和格式。

红色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在编辑过程中,有意识地渗入传统文化元素,以实现各种文化形态的融合性传播。 由燕山诗社杨金香、孙月龙两位老师统筹,对每一章的篇名和中心思想进行了传统方式的提炼和加工。篇名先是由青年作家石若轩以楹联方式提炼,因石若轩的古典诗词花间脂粉味道略为显著,为了更好结合烟云浩荡的近代史,再由被启功大师誉为“对联书法捷才”的王庆新老师润色,使每一章的篇名既有红色文化的特质,又有传统文化的韵味。

主编钱斌教授简介:

钱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央视品牌栏目《百家讲坛》《法律讲堂》讲师,全国唯一拥有三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高校教师,个人网络课程浏览量超过两千万人次。

主要从事科学和文化的生态与传播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丰富了传统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内涵体系,引领了“基因嵌入”文化传承的新方式,创新了基于情感认同的新教育教学模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口述史的新范式。开创了“用文化普及科学”的新路径,并致力于中华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在《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出版各类著作十余部。所著《千年一笔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及2013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活动推荐书目,并成为全国第一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奖)成果普及奖著作。

附主创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