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会议、活动的场所管理,直接关系到会议、活动能否安全保密地顺利举行,因此有着严格的保密管理要求。总的来说,导致涉密会议、活动泄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包括会议材料未妥善处理,会务管理不到位。

#1

案例回顾

案例一 :会务人员索密件 随意发放致泄密

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多家网站刊登一份涉嫌涉密的文件。经鉴定,该文件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经查,某单位召开党组会议时,组织本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其中就包括这份机密级文件。按照会议要求,只有正式参会人员才可以领取该文件,会务人员不在发放范围内。会议召开期间,会务人员郭某向文件保管人员徐某索要上述文件。徐某明知郭某不在文件知悉范围之列,但碍于情面,仍将文件发给了他。郭某后来将文件泄露给他人,几经转发,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郭某留党察看、行政撤职处分,给予徐某行政记大过处分。

案例二 :会议结束未回收 涉密文件传上网

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多家网站刊登了一份涉嫌涉密文件。经鉴定,该文件属于秘密级国家秘密经查,为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某市市直部门决定召开工作会议。负责“传达提纲”起草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刘某,违规摘编上级涉密文件有关内容,且未按规定定密。会议期间,该市市直部门发现有关内容属于国家秘密,要求各参会单位将“传达提纲”作为涉密文件严格管理,但在会议结束时却未对已经发放的文件进行回收,后被有关人员传到互联网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刘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案例三 :休会期间未入柜 涉密电脑遭失窃

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某单位在涉密会议召开期间,一台存有涉密文件的涉密笔记本电脑被盗。经查,该单位工作人员在休会期间,未及时将放置在桌上的涉密笔记本电脑存放于保密柜中,被人顺手偷走。经有关部门全力侦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被窃的笔记本电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该单位负有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案例四 :手机违规入会场 声音当场被直播

某部门召开重要涉密会议时,参会人员书某将手机带入会场,该手机已被境外情报组织植入“木马”控制,导致会场声音被悄无声息发送出去,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书某受到严重警告。

#2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一)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确定密级,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参加人员范围;(二)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场所、设施、设备;(三)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国家秘密载体;(四)对参加人员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3

小安说保密

各司其职明责任

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涉密会议、活动场所的保密管理工作。

主办单位: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管理应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主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主办单位应根据会议、活动的密级,制定保密工作方案,做好会议、活动场所的选址,以及组织协调保密教育、保密检查检测等工作。

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并对其提供会议服务的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重大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场所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服务保障。

符合要求严选址

涉密会议、活动应选择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场所进行,要具有相对封闭的环境,具有有线扩音设备、涉密载体存放设备、不准携带入内设备的临时存放设施。

机关、单位内部有条件的,会议、活动应选择在机关、单位内部举办。机关、单位内部不具备举办条件,确需在外举办的,应优先考虑不涉外的公共活动场所;确需在涉外公共活动场所召开的,应当在会议、活动期间阻止境外人员进入,或者具备对涉密会议、活动区域实施有效隔离的条件。

确保安全细检查

会前须对举办涉密会议、活动的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保密检查和防护,对会议驻地采取保密管理措施

会议期间,应做好会场保密保障和会场外可疑无线信号监测,对会议驻地进行保密巡查,必要时,对会场采取技术屏蔽措施。

会议结束后,还应协调承办单位检查住所、餐厅有无遗失涉密载体或会议、活动相关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