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伟豪 董贺贺 记者 张晓培)近日,“掌灯大叔”老权扛着梯子来到一处铁路涵洞,将洞顶的旧灯取下,换成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权给涵洞换灯

灯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灭了又亮,旧了又新……一晃17年过去了,该处涵洞迄今换过的灯已有近百盏。“只要我活着,涵洞里的灯就会一直亮下去。”老权执着守护着那份初心,为晚归人“送光”照路。

自掏腰包“送光”照路

老权名叫权民,是徐州市柳泉镇柳泉村的村民,也是当地柳泉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老权其实并不老,54岁的他因为常年风吹日晒,黝黑的面庞写满了沧桑。

距离老权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铁道,附近村子里的人,以前出行都是从道口穿过,火车开始提速的那年,道口被防护网拦上了。在铁道下方,新修了一条20多米长的涵洞。

然而,这条涵洞里没有照明。虽然涵洞地处偏僻,却是附近很多村民的一条交通要道,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涵洞漆黑一片,出行困难。听说又有村民摸黑走涵洞摔伤,老权有点坐不住了,他想着能为大家做点什么。想来想去,他决定在涵洞里装两盏灯,给过路人照个亮,解决这个“老大难”。

说干就干,2005年的2月份,老权自费买来了灯泡、电线、电线杆等物料,并找来朋友一起动手,把电线杆栽在涵洞口不远处,接线装灯,为路人“送光”照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权给涵洞换灯

灯装好了,电费谁来承担?这个问题老权在装灯之前就想好了,以他自家的名义申请电表。老权估算过,两盏灯泡,一晚上的电费约一块多钱。

前后换过近百盏灯

从装灯买线、缴纳电费到维护更换,两年下来就花了他2000多元。那时候,老权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元。为此,老权和妻子也闹过别扭,但他认为“这事值得”。

自从涵洞里装上灯,老权便有了份牵挂。晚上开灯,早上关灯,灯坏了就修,修不好就换。村民朱启高说,有一段时间他很晚才回家,每次经过涵洞,远远看到这灯光,感到心里特别温暖,但他一直不知道谁给装的灯。后来有人看到老权去涵洞换灯,大家才知道是他做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权给涵洞换灯

村里知道了老权的善举后,就不再让他掏腰包了,涵洞里照明费用由村里承担,但老权依然在默默地守护着涵洞里的灯,风雨不误。

灯泡安装上以后,除了老化、故障、下雨渗水、车碰坏等因素外,还有顽童用弹弓人为破坏等,以致于涵洞里的灯损坏比较频繁。当然,还有老权主动更换的,从老式的灯泡、带罩子的灯,到节能灯、LED灯,这么多年来,涵洞里前前后后换过的灯已有近百盏,老权因此也被亲切唤作“掌灯大叔”。

涵洞里的两盏灯也随着时间被优化了位置,有一盏被装到了涵洞口附近的电线杆上,灯也被换成了长臂灯,在定时开关的辅助下,省去了老权不少麻烦。

温暖的画面从未褪色

温暖的灯光,就这样照亮着涵洞里的回家路。17年后的今天,涵洞的墙壁早已斑驳不堪,但涵洞里温暖的画面却从未褪色,依然亮丽如初。

17年的守护,在别人看来实属不易,但老权觉得,装两盏灯方便群众夜行,不过是举手之劳。“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与人方便,心里畅快。”老权笑着说,每当看到涵洞里亮起灯,回家的乡亲不再害怕黑暗,他就感到很满足。“只要我还活着,涵洞里的灯就会一直亮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权给涵洞换灯

其实,老权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人。谁家用电出了故障,只要打个电话,他都会立即跑过去,义务帮助解决。“这家人有爱心、有责任,更有担当。”柳泉村原党支部书记郑瑞成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要时刻,老权将他购买的一台消毒机和两套防护服都捐赠给了村里。柳泉供电所所长杨茂亮说,老权是所里公认的老好人,他管理的25台变压器连接着1900户人家,30年的职业生涯,他每一天都在用心守护着大家的用电安全。

老权的善心赢得了赞誉,他被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授予“爱心标兵”称号,2019年,他又被铜山区评为“道德风尚模范”。

有爱才有光,老权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他那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背后折射的是心中那盏不灭的善良之灯。

(摄影 邵迎进 编辑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