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米东区启动非遗展示周活动。图为展示的非遗产品蛋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展示的非遗产品哈萨克族刺绣。(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宋建华摄)

新疆网讯(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宋建华)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蛋雕工艺品,色彩艳丽、构图紧凑的哈萨克族刺绣,雍容典雅的特色服饰……在米东区启动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以下简称“非遗展示周”)活动中,非遗传承人们带来了拿手的作品。

近年来,米东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同时立足非遗传统发掘市场力量,通过非遗项目促进创业就业,带动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融入生活,助力乡村就业

米东区非遗展示周将持续到本月17日,共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项、乌鲁木齐市级非遗项目9项、米东区级非遗项目1项。

近年来,米东区鼓励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发挥非遗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优势,通过非遗产品带动就业。

在启动仪式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马清洁带来了自己新设计的旗袍,还邀请模特进行了一场旗袍走秀,成了活动现场的亮点。

自幼喜欢制衣的马清洁从服装职业学校毕业后,开始跟随新疆苏绣大师钱美荣学习,最终将苏绣与疆绣融合,自成一派,成为非遗传承人。

凭着巧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马清洁开合作社、办企业,还建起服装刺绣孵化基地,带领农村女性绣出一条致富之路。

马清洁还积极创新,寻找非遗与市场融合的道路,“传承传统技艺,老的东西要坚持,但要跟时代融合,让非遗融到大家生活中,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近年来,马清洁开始开发手工刺绣旗袍私人定制项目,同时推出婴幼儿手工服饰,还积极研发刺绣旅游手工艺品,产品销路都不错。

拿着模特穿的一件旗袍,马清洁介绍,这件旗袍用的是现在最流行的旗袍款式,传承的是传统服饰压花、盘扣、绒绣、垛绣等工艺,是公司销量最好的产品。

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马清洁免费培训技艺,先后带动了400余名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有了订单,学的人多了,拿到产品的人能了解传统技艺,传统技艺也能更好传承。”马清洁说。

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传承人魏登军,不仅免费教授青少年学习蛋雕技艺,还打算通过农旅融合形式,在乡村设立抖音直播间宣传非遗,带动乡村旅游。

“为非遗产品找到市场,让更多人挣到钱,才有动力学习,非遗才能更好传承。”魏登军说。

借力电商,为非遗插上翅膀

这两天,在米东区最远的村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梧桐窝子村,40岁的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萨克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布丽恒·哈布拉哈提,正带着7名村上的绣娘赶制一批婚礼用品订单。

这些订单来自哈密。能接上这么远的订单,布丽恒·哈布拉哈提要感谢电商销售模式给非遗产品的助力。

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大学毕业后嫁到了梧桐窝子村,她凭着从小就学习到的刺绣技艺和大学所学的美工专业,专心钻研刺绣工艺,成为非遗传承人,还开起工作室,带领村上女性一起致富。

“刚开始,我们就在附近乡村接订单,订单不多。”布丽恒·哈布拉哈提说,在政府帮助下,他们开始通过电商销售刺绣产品,并将产品卖到全疆各地。

去年,在政府支持下,布丽恒·哈布拉哈提招到销售代理人,开始通过直播宣传非遗、联系订单。如今,布丽恒·哈布拉哈提工作室的刺绣成了热销产品,产品还销往疆外。

同样通过网络宣传非遗的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芳,她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新疆“花儿”。

“非遗传承,也要抓住现代人的习惯,大家喜欢看手机,我们就通过手机唱,有了人气,大家感兴趣,学习的就多,传承的就好。”王秀芳说。

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并未作任何商业用途,旨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如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