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潮州正举全市之力,以积极姿态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期盼2024年盛会“归潮”,全球潮人“回家”团聚。为此,我市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勠力同心抓落实,努力让这座城市实现美丽蝶变,让潮人故里、世界潮人寻根地更加值得潮人、潮资、潮心回归。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归潮·团圆2024》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海内外乡亲的心里,“根”是家,是难以割舍的情怀,在视觉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故居古厝。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古城文物、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保育工作,努力营造特色城韵,唤醒留住古城记忆,以古城的整体提升,涵养潮人心中的文化根脉,激发潮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是潮州标志性建筑。当前,我市以打造世界潮人精神家园为目标复建镇海楼,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复建工程根据镇海楼原貌老相片,按照明代传统谯楼建筑仿古设计建设,建成后将重现“潮州府治”历史风貌,成为潮州古城新的文化符号和海内外潮人乡情维系的文化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本工程按照传统明代仿古设计,以砖、石、木、瓦、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现阶段主体屋面工程基本完成,拆除外脚手架后,进入室内外装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旅游服务中心主任 李俊浩:潮州镇海楼承载着潮州府“一府管九县”的辉煌历史,它的建成将重现潮州府治的历史风貌,与古城其他文化综合体一起,成为潮州文化的新核心、新高度,成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潮人归潮的一个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语说“富者润屋”,潮州人尤其重视“起祠建厝”。在潮州,祠堂、老厝随处可见,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时刻唤醒潮人的空间记忆。近年来,我市实施古城提升计划,撬动民间资本,以“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为原则,把握好古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平衡点,有序推进古城保育活化,抢救修复了一大批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让潮州古城焕发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厝祠是潮州民国时期祠堂与宅第融为一体的代表作之一,去年6月,作为“百家修百厝(祠)”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廖厝祠修缮工程开始动工。随着工程一步步推进,廖厝祠将重现昔日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文物保护专家库成员 陈锦森: 遵循以保护为主,不改变文物的原状,不干预,不干扰。屋脊金木水火土全齐,老一辈人对潮州建筑的文化,他们所追求的,他们所向往的这种精神,我们对它的修复,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延续。
唐伯元故居复建工程是社会贤达支持古城建设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项目由潮州先贤唐伯元后裔捐资,在原址重建。故居的规模和形制都严格按照古代建筑规矩,融合潮州建筑特色,充分彰显潮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唐伯元故居不仅让唐氏子孙,也让走进故居的潮人产生强烈的“归家”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伯元裔孙 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唐学武:我们唐氏子孙在全世界各地打拼的人也多,在国内,各行各业,不论是从军从政从商都有,他们每一次来到潮州,首先就来到唐伯元故居,就像来到自己的祖根祖家一样。自从故居建成之后,先祖只要是潮州人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来到潮州,都非常喜欢来到这座故居参观,我想他们很多都是家乡的情结。
故居古厝是人们获得归属感的直接媒介,是“根”文化的立体形态。我市坚持保护古城风貌,推进古城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大力创建“三区一都”,让老街老宅找回“老味道”,让无处不在的潮州元素,向潮籍乡亲讲述潮人的来处、潮人的文化、潮人的精神。我市坚持文化兴潮,以潮州文化为“桥”敦睦乡情,让海内外潮籍乡亲记住乡愁,凝结起追根寻本的家乡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志敏:潮州古城,老祖宗留下的这个遗产如何去保护好?从政府到民资,一系列总在撬动,古城一天比一天好,今后加上一些立法干预,把古城规范化的去做,规范化的管理,让游子回来,更有味道,不仅仅是寻他以前的老迹,而是一个回家、归家的那种感觉。
唐伯元裔孙 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唐学武:来到潮州,看到湘子桥、广济楼,看到牌坊街,看到潮州的老厝,哪怕是潮州的一草一木,老厝的厝角头,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想到潮州就是他们的根,他们的家就在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