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阳,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到一年端午佳节到来之际,为了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增强社区温馨感和凝聚力,促进邻里和谐,6月1日下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领秀金品社区联合姑苏区人社局和相关共建单位开展了“粽情飘香 香邻里”包粽子活动。

社区工作人员在活动前一天就开始精心准备,买好了糯米、蜜枣、赤豆、红枣、粽叶等,又进行了泡米、洗粽叶……一点半不到,社区居民早早来到活动室,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首先通过PPT向大家介绍了端午的由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五月”与“午月”通。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红豆,蜜枣红枣等馅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包自己喜欢的口味的粽子。”现场居民自动分为6人一组说说笑笑围站在一起,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巧手翻飞,不一会儿功夫,三角形、牛角形、长条形等一只只各式各样的漂亮粽子瞬间成型。其中也有些不大会包的居民则在旁边耐心学习、请教,尽管学包粽子时屡屡出现“纰漏”,好不容易包好了粽叶,糯米又漏了出来,但还是学的不亦乐乎。“我这么大年纪了,但是真正自己动手包粽子还是第一回呢,看着别人包又简单又迅速,怎么到了我手里就是包不整齐呢。它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前来参加活动的退休居民陆荷珍阿姨笑着对我们“抱怨”道。尽管大家技术参差不齐,但都很尽兴,场面轻松欢快并纷纷表示非常感谢社区以如此特殊的方式欢度传统佳节,让居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与党员志愿者一道,将这些满含爱心的粽子送到了辖区贫困人口、低保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等家中,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收到粽子后都很开心,表示过节能吃到大家亲手包的粽子,心里觉得十分温暖,此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情感,传递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更让关爱弱势群体的美德得到了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