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生态茶园的建设,把论文写在了田野大地上。这令我深深相信,在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之后,农耕文化依然是中华立国之本,而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实在体现。
中国的农民,是最朴素的。就出身而言,我也是农民的子孙,我的外公、外婆、奶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辛勤耕耘,守住田地,与世无争,默默奉献。农民的要求、诉求,都是简单的。他们没有复杂的心理预期,没有顽固的物质欲望,没有强烈的官权意识。他们是乐于现状的,容易满足,心理承受能力强过太多在想要努力在城市里出人头地的各种“漂”。
农民是伟大的,重要的。他们成就了新中国的诞生:曾几何时,在中国独立自强的道路上,他们作为中国革命的脊梁,无数父辈义无反顾地奉献了生命;而还原到身份本质,从古至今他们都为了产出我们衣食住行最基本的原材料而付出着。他们站在田边,水边,枯瘦的背影默默计算着亩产,衡量着渔收,计较着怎么样才能让地里长出更多更好的粮食,盘算着明天该加多少鱼食才能让鱼苗长得更快又不至于浪费。太多农民身上闪耀着我们说的匠心精神,可你要是跟他说这话,多半他只会憨憨一笑,摸索着长满老茧的粗大手掌说,你说的这个我不懂,听不懂哇。
作为为整个人类社会提供最基础资源的人群,农民付出了辛勤汗水和沉重劳作,他们的回报虽然低微,但是绝大部分的他们是快乐的。在我的认识里,中国的农民确实不算是这个社会中的强势群体,有时甚至很弱势,但是在多年的红头文件里都亮堂堂地写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可以这么说,农民已经备受重视,广受尊重。然而在这个时代,房价高涨,教育昂贵,医疗匮缺,面对着日渐提升的生活成本和物质门槛,我们应该听到他们沉重的喘息,听到他们嘴里抱怨着的、所谓的斤斤计较。决策者一直要求,工作要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的基本出发点,即使到现在,对一名干部的要求也是“不可以脱离农民群众”,这样是很好的。农民富不起来,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责任;农民朋友的被贬低,除了当前某些物欲横流的错误意识形态让一部分人迷失自我以外,更体现出一些人在无知无谓地给社会群体分层类,贴标签。而武夷山的实例充分说明了,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把农民的问题放在心上,不但城乡实现共赢和谐,更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进步意识,令农民感激、奋斗、信任、积极。
农民持续贫境,只要城市中产、工人收入提升,贫富差距就会永远存在,我们的社会价值天平就会一直偏斜;所以农民的身份、农民的户籍、农民的收入、农民的形象,不能成为束缚他们进入大城市、摆脱传统农民被认知身份的障碍。推进乡村振兴,是永远应当坚定的历史脚步,尊重农民,鼓励农民,让农村全面进步,让农民喜笑颜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