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程兰岚)立案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在我之前的认知里大概就如同医院的挂号处、银行的柜台室那么简单。上班时只需按部就班立案即可,下班后无需青灯黄卷皓首穷经,是理想主义的我所向往的轻松稳定的工作。然而30天轮岗的观其所见、听其所闻,让我发觉现实里的立案庭是一种一言难尽的存在。手上忙不赢,嘴上答不停,一坐就是一整天,怎一个累字了得。诉讼服务小窗口,司法为民大舞台,要想成为诉服高手,还需修炼三大“真功”。
修炼“坐功”,加快立案速度。“请你提前10分钟到岗,严格执行穿春秋制服、白色衬衫,戴蓝色领带,且全程佩戴口罩!”这是轮岗第一天早上7点我收到的工作短信。上午8点20分我准时换好制服来到了诉服大厅,开启了一天板凳坐穿的立案工作。正坐定神,翻开前一天讨教“师傅”所记录的线上立案、线下立案、调解转立案操作流程“葵花宝典”,尽管大厅里人来人往、人声鼎沸,也仍需秉气凝神,淹没于厚厚一沓的卷宗里,沉浸式敲击着键盘,消耗着无以数计的回形针。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跑出立案加速度,常常忙着忙着顾不及喝一口水,生怕偶尔上个厕所耽误焦急等待的当事人,一天下来,看着“50+”的新立案件,习惯性地发出灵魂拷问:“还有案子吗?拿给我来立。”
修炼“忍功”,提升司法温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每周三的院长接待日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老面孔,审判工作追求的是案结事了,但信访工作,特别是一些信访老案,是永远也“了”不了、永远也结不完的。即便如此,丁培培主任在对待定期打卡的信访常客仍不厌其烦、微笑破局,对其嘘寒问暖,关心他的出入平安,帮他梳理问题,听他的抱怨甚至指责,陪着他慢慢消化心里的郁结。还记得疫情防控形势稳步向好,信访接待室恢复开放的一天,有一位信访老大爷滞留在法院安检室门口。丁主任在研判这一情况后,主动前去法院大厅门前向老大爷了解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了接待过程与当事人的诉求,老大爷为此很是感激。跟着丁主任接待了五个信访当事人,我深感信访工作有时是治疗,经常是安慰,总是在陪伴。法律是没有温度的,而法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官的温度,从法官的温度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修炼“专业功”,彰显为民态度。“法官,我要起诉,我咨询一下我要准备什么材料”“法官,起诉状怎么写?”“法官,我要申诉,我要提异议”“嘟嘟嘟,电话铃声不断”……,在立案窗口的每一天,耳边响起的最多的就是当事人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窗口坐班的法官助理,一方面要有能敌千军万马的强大内心,另一方面要有百科全书问不倒的“学霸”气质,方能应对当事人发来的各种“招”。犹记得那天我第一次独立接待信访当事人的时候,原告手拿判决书指着被告辩称部分跟我一遍遍强调法院认定事实错误。面对当事人激动的情绪,我耐心地给他解释这是被告在庭审过程中的答辩,法院认定的事实要往下看法院查明部分,终于在长达20分钟的反复释明之后当事人顿悟了,信服了手中的这份判决。短短半天的接待早已让我口干舌燥,但最后一个当事人离开信访接待室前对我说的那一句谢谢,让我在如释重负后更感甘甜。
法律本身就是公正善良的艺术,它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是与非、简单的黑与白,它需要兼具理性与感性。无论是窗口立案还是信访接待,我们都要守好人民群众与人民法院的初次相遇,真正暖到群众心口。30天立案庭的轮岗经历让我更加热爱并珍惜我现在的岗位。所谓热爱,也许就是回首过往,感到充实而满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