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1602-1646),南村板桥人,博学多才,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牡丹状元”,“南明五忠”之一。

崇祯十三年(1640),扬州当时的名士郑元勋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比赛,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钱谦益担任裁判,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

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十一人发起重建了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五百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

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军攻陷南京,唐王朱聿键于六月在福建称帝,即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步兵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隆武二年(1646)十月四日,清军攻破南门,黎遂球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壮烈殉国,那年他才四十五岁。他的弟弟遂洪也一同为国殉节。卒后三年(1649),得南明永历帝赠兵部尚书,赐谥忠愍。卒后一百三十年(1776),清乾隆帝赐谥烈愍。

黎氏宗祠(亦称永思堂),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位于板桥村,大门对联“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彰显黎氏英才辈出,“名宦”“乡贤”指的是历代黎氏名人大同、密、兆鏊、芷石、鹤岑、文水、遂球等。黎氏宗祠仪门石牌坊刻有石匾额“忠孝廉节”“汗青留照”,《番禺板桥黎氏宗祠永思堂史记集》中专门记录了该牌坊的忠、孝、廉、节四赞,表彰黎氏族人的精忠报国、孝义感人、清正廉洁和清贞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