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浏览器正式退役,今天,我们将来系统回顾27年来与IE相关的四次浏览器大战,这段往事可谓轰轰烈烈,足够有趣。

眼见IE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

IE退役,系统回顾4次浏览器大战,眼见微软它起高楼,眼见楼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IE退役,系统回顾4次浏览器大战,眼见微软它起高楼,眼见楼塌了

先来看看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这次大战发生在1995年前后,主要参战方是马赛克和网景。

1990年左右,面向大众的现代互联网也就是万维网诞生,1990年12月25日,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编写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也就是万维网浏览器。

之后三四年间,又出现了多款浏览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Mosaic马赛克浏览器。不过,Mosaic的开发者之一马克安德森,在1994年又开发了Mosaic Netscape浏览器。为了解决法律问题,其公司改名为网景通信公司,浏览器也改名为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

在网景浏览器中,当数据还在加载时,网页就会开始显示数据,这与马赛克等浏览器需要缓慢等待完全不同,于是网景浏览器很快便统领浏览器的市场,1995年年底,达到90%的市场高峰占有率。要知道的是,同一年,马赛克浏览器曾达到55%的市场占有率。

接下来是第二次浏览器大战:

1995年,微软的IE浏览器诞生,并通过“Windows 95 Plus!”搭售,IE和网景之间的激烈竞争就此开始。

1997年10月,IE4.0发布。旧金山的发布会上出现了一个10英尺高的字母“e”的标志。第二天早上,网景公司的员工去上班时,在门前的草坪上发现了这个标志,上面还贴着一个标语,翻译过来是:“来自IE团队……我们爱你。"网景公司的员工立刻把它推翻了,并放上其恐龙吉祥物。恐龙举着一个纸牌,上面写着“网景72,微软18”,代表当时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

但不久后,微软便异军突起,在当时,微软有着两个巨大的优势:

第一是财力雄厚,微软把IE变成免费的,开发资金从Windows的庞大收益中拨出,当产品功能开发至与网景同等程度时,用户便不再下载网景,而改用IE。

反观网景,它在财务上很脆弱,网景对家庭和教育使用免费,但对商业使用需要付费许可证,这使得网景难以和IE竞争。

第二是IE与Windows进行了捆绑销售,根据资料,1997年,Windows操作系统拥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6.3%,IE被集成到Windows后,很快得以普及。

除此之外,微软也曾使用其它手段打击网景,比如:要求主机厂商在桌面上展示IE的图标,并不得加入网景,否则将以涨价方式作出惩罚。还比如,在与美国在线的授权条款中,要求美国在线以IE作为主接口,而非网景。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原因可能是,IE的全拼是Internet Explorer,包含“Internet”一词,对于一些初识互联网的人,很容易先入为主地以为IE就是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浏览器的存在。

通过不同的手段,网景的财路被断绝,加上网景自身错误的商业决策,使得网景于1998年年底,被IE击败。其后美国在线AOL以42亿美元收购网景业务。至此,第一轮浏览器大战以IE的完胜结束。眼见网景它“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90%的市占率到被击败,也就短短三四年的时间。

很快IE便走上浏生巅峰,2004年,达到了95%的市场高峰占有率。而大战导致的另一面是,浏览器的创新开始变慢,自2001年发布IE6.0版本以来,整整5年过去,IE7.0才问世。

微软反垄断案:

然而,物极必反,当IE即将走上浏生巅峰时,却迎来了联邦政府联合19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共同起诉,政府指控微软公司滥用垄断地位,在Windows中强制捆绑销售IE。

2000年法院虽然做了判决,微软将被拆分为两个独立的部门,一个生产操作系统,另一个生产其他软件组件,但经过上诉,这个判决又被推翻。

2001年11月2日,联邦司法部与微软就案件达成了一项和解。这一和解方案要求微软与第三方公司共享API,并任命一个三人小组,该小组可以在今后5年的时间里随时对微软的系统、记录和源代码进行不受限制的访问和检查以确保其遵守了相关的协议。不过,联邦司法部并没有要求微软更改已有的任何代码,也没有禁止微软在未来的Windows中捆绑其它软件。

探秘直击灵魂的科技常识,这里是灵魂歌者聊科普,记得点赞评论关注。

再来看看第三次浏览器大战:

这次大战发生在2004年后,IE的份额开始受到其他浏览器蚕食,这期间,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和Opera等浏览器开始抢占市场。

时间回到1998年,当网景将要落幕时,网景把它的浏览器代码开源,后来委托给新成立的非营利Mozilla基金会,基于对源代码的重新编写,之后出现多款派生产品。其中便有一款被称为Firefox火狐的浏览器,它于2004年推出。火狐最初被命名为“Phoenix——凤凰”,这个名字暗示了它在网景被微软杀死后会像凤凰一样崛起。然后更名为Firebird,最后又更名为Firefox。随后,它在桌面端浏览器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直到2010年达到其市场顶峰,这一年火狐的桌面端市场份额达到了32%,而同一年,IE的份额为55%。

一方面,基于新的开放标准,能在与现有技术逆向兼容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更多新功能,火狐受到欢迎。另一方面,当时IE在安全性上也出现了很大问题。2004年6月,多个IE浏览器受到一个名为Download.ject的恶意程序攻击,这使人们更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问题,用户只需浏览一个网页,便有机会受到后门、按键记录等恶意程序入侵。同时,Linux产品开始获得市场采纳,它们均预装了Firefox浏览器。这些都有助于火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最后来看看第四次浏览器大战:

2008年,Google推出Google Chrome浏览器,同时推出对应开源先行版本Chromium。Chrome凭借简洁的用户界面、多进程架构等原因,开始大受欢迎。自此IE开始衰落。

2012年,chrome的市场份额超过IE,达到34%,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浏览器。同一时期,IE为32%,火狐为24%,此后不论是IE还是火狐,市场份额都在萎缩。

2015年,微软在Windows10中内置了新开发的Edge浏览器,并停止开发新版IE浏览器,但Edge当时并未大受欢迎。

2016年后,chrome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占据了绝对的领先。由于谷歌Chrome的成功,2018年12月,微软宣布他们将基于Chromium构建一个新版本的Edge,采用Chromium核心的Edge于2020年发布,这款浏览器确实不错,大家可以去尝试使用下。

截至2022年,在桌面端,chrome市场份额为66.16%,其后是Edge的10.12%,

Safari的9.14%,而IE仅剩下1.65%。在手机端Chrome为64.87%,Safari为24.75%。

你用的什么浏览器?记得点赞评论关注,探秘直击灵魂的科技常识,这里是灵魂歌者聊科普,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