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山东省工信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开展的2021年度山东省工业强县评选结果揭晓,烟台市福山区、青岛市黄岛区、威海市环翠区、淄博市临淄区、诸城市、济宁市兖州区、邹平市、东营市东营区、滕州市、济南市章丘区等10个县(市、区)被确定为2021年度工业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工业大省山东来说,工业自然而然也成了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

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围绕整车制造,福山延伸出多个产品集群和产品种类,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式发展效应,对于城市完善产业链、助推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福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33家,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不难看出,工业经济已经成了福山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水母网

无独有偶,有着“山东第一区”之称的青岛市黄岛区,近两年来发展迅猛,究其原因,制造业是其兴区强区之基。去年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三强、全国百强区第4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部分省份,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地处济南东大门的章丘,工业经济占比一直高于45%。在融入“东强”战略中,最主要的优势也是工业优势。

高增长,与高能耗、高污染似乎总是相伴而生。对于临淄来说,工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但在这里,这一“魔咒”被打破了。多年来,临淄用绿色发展倒逼转型升级,探索了具有临淄特色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了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放眼全国,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此次上榜的10个县(市、区),工业发展也都实力雄厚,各有特色。

威海市环翠区围绕构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的“4+3”制造业产业体系,延伸壮大产业链,打造上下游关联、横向间支撑的产业集群;诸城市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整合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提高产业链条集中度,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东营市东营区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发力主攻链条经济,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培植高质量产业集群……

可以发现,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集群发展,县域工业形成集群普遍化,县域工业集群形成节奏明显加快。在山东,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激活了山东工业蓬勃向上的不竭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网

邹平铝产业自2001年起步,以魏桥创业集团和创新集团为龙头,着力打造铝深加工产业集群,集聚了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形成“原料—电解铝—初级型材加工—高端铝产品终端”产业链条,终端产品包括全铝家具、食品包装铝材、通讯铝材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

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设施,共建产业聚合生态,良好的产业生态又再次吸引优秀头部企业入驻。这是产业集群背后的发展逻辑。

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是山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

细观此次竞争性评价的条件,并不是以简单的考核GDP或者工业增加值为统计基数,而是统筹考虑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创新活力、绿色动力等因素,选取16项二级指标,科学确定的名单。

对于10个强县,山东给出了诚意满满的激励政策,其中包括给予每个工业强县不少于1亿元资金奖补支持,专项用于县域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基本盘,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落脚点和潜力空间则在县域。

在此次十强榜单中,我们也能看到县域增长对全省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但与江苏、浙江等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这,正是空间和潜力。

5月底召开的党代会,对山东工业提出了要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数字动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山东,总是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锻造长板基础上着力补齐短板的山东,也对工业强县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力争成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来源:凤凰网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