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退休老党员更好的融入社区党建大格局,枫桥街道龙池社区党委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创新成立“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在疫情防控、居民自治、基础设施改造、文明创建、综治治理等工作中切实发挥老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承载呼应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重实效当好“领头雁”

龙池社区地处枫桥街道西侧,常住人口18000人,社区所辖是动迁和商住的混合小区,人员结构复杂,治理任务繁重。于是社区发起成立了“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挖掘了一批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的离退休老党员作为牵头人员,使之成为社区发展的骨干与主力军,成为团结广大群众和建设幸福家园的领头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老党员是党的优良传统传播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也是良好社会风气建设的监督者。在“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成员兼支部书记徐才法的带领下,老党员们成立了“初心如磐”大讲坛。在他们的带动和引领下,社区其他党员也纷纷加入学习。今年,虽因疫情防控的要求没有集中学习,但每日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减。今年88岁的老党员李瑞生表示,作为老党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即便退休仍不褪色,继续认真学习,不断增强党性,永葆初心。

创新机制运活“主业务”

通过“周听月谈”的常态化开展,社区依靠老党员们及时了解民意,制定并固化“三看三定”的协商议事机制,围绕“看呼声、定议题”;“看协商,定方案”;“看反馈、定落实”实施。做到“日常事务有人管、群众办事有人接”,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深度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已累计举办10余场协商议事会,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

“大家快来看啊,坑洼积水墙角路面改造好了,我们出行更安全方便了,小区环境也更好了。”原来,白马涧花园三区39幢的居民发现,39幢旁边的墙角路面得到了全面改造,一条整洁的便民小道已铺设完成。

原来是“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成员朱建良了解到了情况,立即找到社区,组织“景枫龙池”在职党员、万景物业、二级网格员开展“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会议并实地勘察情况。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协作,工程队不到一天的紧张施工,20多米的人行便道铺设完成,便民小道瞬间美化了小区环境,方便了居民出行,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点赞。除此之外,像白马涧花园二区北门机非隔离带改造、白马涧花园一区门铃维修、房屋天沟清理等一批群众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由此让“周听月谈”老党员工作室在居民心中扎下了根,老党员工作室已悄然成为龙池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老骥伏枥绽放“党旗红”

为了发挥老党员的余热,社区立足老党员优势特长和社区需求,以“三员”带“三队”,大力构建老党员先锋带动、群众自觉参与的基层治理氛围。依托“老党员宣讲队”、“老党员巡逻队”、“老党员廉勤监督队”,让工作室老党员既当党的政策“宣讲员”、也当社情民意“收集员”、更当居务“监督员”,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服务民生等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开展。

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周听月谈”老党员成员兼白马涧花园一区业委会主任吴全龙第一时间到社区请缨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走上抗“疫”一线,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排好队,提前打开苏康码,行程卡,间隔一米,不要拥挤,有序排队......”顶着寒风,年近70岁的老吴变身大白,参与全员核酸检测秩序管控,“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人都身负重任,勇于担当是我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凌晨起床的老吴嗓音已经沙哑,与社区工作人员、广大志愿者共同筑起一道疫情防控“安全网”。

一年来,老党员的身影处处闪现,多个“暖心小事”都让小区居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小区因为“老党员”们的努力发生的变化。下一步,龙池社区党委将拓宽优秀老党员业务领域范围,联合驻点在龙池社区三楼的枫桥街道关工委“枫叶红”五老党支部,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项服务”活动。同时,充分运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朋友圈”协商议事模式,共同为社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助力社区“全面建设、互融互促、共建共享”。(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