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相较之下,喝茶是一件清静的事。秋意渐浓,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联合姑苏区人社局开展“传承茶艺,品味人生”专题活动,弘扬茶文化,倡导静心廉洁,为美好社区建设助力。

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的故乡可以说就是中国。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与利用,大约已有四五千年。活动现场,老师陈玉花具有高级茶艺师证,她将茶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人从何时饮茶,众说纷纭。最早的茶还是药用,从古史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可以窥探一二:人们越来越发现茶的某些药用性。而当茶由药用转为平常饮用,严格意义的茶就随之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此时的茶不仅仅是饮用,它的社会功效也显现出来。在当时的各种思想碰撞中,文人名士们逐渐开始从好酒转为好茶,茶成为了精神现象。之后茶文化逐渐发展,等到了隋唐以后饮茶就是全民举动了,也融入了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探讨,唐朝当时的“人家不可一日无茶”的中国茶文化就受到了日本的崇尚,因此在交流中也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宋代的民间开始流行斗茶之风,但自元代之后,茶文化的发展就逐渐曲折。一方面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碎、奢侈,偏向茶艺的精细化,反而失去了高洁深邃的本质;另一方面由于时代变迁的民族存亡,以茶表现自己苦节的文人也留下很多传世之作。时至今日,茶文化融入曲艺歌舞、融入商品经济、融入儒家、道家等大家思想和民族礼俗,新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成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模式。

茶道陈老师还以大红袍为例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据传1385年,明朝洪武年间的一个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等丁显考中状元之后回来致谢问及茶叶出处,得到回答后便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之后,状元将茶叶装回朝,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献上这罐茶叶,皇后饮后身体渐渐康复,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茶是万病之药”,从此,武夷山的大红袍盛名远扬。

在茶道老师的带领下,居民们将茶具一一摆放。茶具的摆放也很有讲究,茶壶、茶杯、茶滤、茶夹、茶托、茶海(公道杯)、茶匙(茶扒)、茶巾等等都需要摆放在各自的位置上。当老师介绍到放在右桌角的茶海的时候,居民们都十分感兴趣。老师告诉大家,品茶时讲究洗茶,第一次泡茶的水必须倒掉,茶海就相当于是排水系统。取“海”的寓意,就像包容一切,把我们都联合在一起。之后,老师现场带领大家泡了一壶花茶请大家品尝。

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此次茶文化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花茶,泡开之后鼻间充盈着淡淡的清香,入口清甜,让原本不爱喝茶的年轻人也不得不赞叹一声,而常年饮茶的老一辈们也品出和浓茶不一样的滋味来,沁润心田。“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陈老师还上前简单演示了在茶道中如何敬茶,她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到居民的桌前,双腿微微弯曲,将茶杯托起放在居民的桌上。“从来佳茗似佳人”,茶文化老师身上有一种安静的气息,在老师与居民的互动之中,我们感受了泡茶与饮茶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茶文化的作用不止体现在它的药用性,更多的是茶的社会价值与精神价值。以茶静心、以茶养性、以茶倡廉,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它的内在品性往往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的,我们在品茶中体味到了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性。前人们提出“精行俭德”、“廉美和敬”,我们应该传承与弘扬这些优秀的思想精神,提高自身的勤俭廉洁意识,促进时代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细细品味,静静思索,人生如茶,平淡也许是人生的本色,苦涩也许是人生的历程,但清甜的馈赠一定就在眼前。此次茶艺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在活动中融入了静心养性的廉洁文化。今后社区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美好社区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