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 有这样一类单片机芯片,它的供电电压是5伏,但它还需要10伏或者更多电压的参与,给它搭建独立的升压电路是可以的,但是这需要增加很多器件和成本。
如果是电池供电的产品,用这种升压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芯片的功耗很小,不值当的,我们单独为它搭建这些电路,所以人们把升压系统做到了芯片内部,这样我们给它输入5伏,它自身就可以把电源升到10伏,就不需要我们外部给它搭建升压电路了。
那么它内部采用的是什么升压方式呢?是不是把BOOST升压方案集成到了芯片里面呢?肯定不是啊,因为在集成电路内部无法做大容量的电感和电容,集成电路内部升压一般都采用了电荷泵电路,电荷泵这个概念最近几年非常火爆,它听起来也非常高端,但它的原理却非常简单。
文章相对比较长,字数比较多,大家可以先打开头像关注我,之后慢慢看,///插播一条:我自己在今年年初录制了一套还比较系统的入门单片机教程,想要的同学找我拿就行了免費的,私信我就可以哦~点我头像左下角黑色字体加我也能领取哦。最近比较闲,带做毕设,带学生参加省级或以上比赛///
它的优点是效率高,电路很简单,尺寸小,所以,在芯片内部一般都使用电荷泵升压,接下来说一下电荷泵是如何实现升压的,这是一个简易的电荷泵电路,当我们闭合红色开关时,电容C1首先被电源充电到5伏,极性为上正下负。
接下来我们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这样流,电源和电容CE相当于串联关系,因为它们的极性一样,这样电压就会叠加,E点电压就能变为10V,这就是电荷泵升压的原理,但问题是谁去控制开关?
如果是人为在控制这些开关,显然是不可行的,鉴于此,在1976年,迪克森提出了第一个理想的电荷泵模型,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迪克森电荷泵,很多芯片内部采用的就是类似这种的电荷泵升压,它的a点输入的是脉冲信号。
波形是这样的,在5伏和0伏之间来回切换的切换频率很快,一秒钟可达上万次甚至上百万次。
这两个电容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C1是电荷泵升压电容,而C0是输出电容,接下来说一下它到底是如何把电压升上去的。
第一阶段,当脉冲信号为0伏时,电源给C1和C0充电到5伏。
第二阶段,当脉冲信号为5伏时,脉冲信号和电容C1是串联关系,这个脉冲电压和电容的电压会叠加在一起,相当于两节5伏电池串联在一起,它们串联的总电压是10伏,但此时输出电容的电压只有5伏,所以这两个电容会发生电荷共享。
如果忽略二极管的压降,它们在这一阶段的电压最终会降到7.5伏,这就跟两个水桶一样,把两个水位不等的水桶连在一起,最终它们的水位会保持一致。
第三阶段,脉冲信号又降到0伏,这时C1上的电压降到了2.5伏,因为之前是7.5伏,现在脉冲信号的5伏降到0伏,所以电容C1也要相应的减去5伏,就变成了2.5伏。
因为电源是5伏供电的,电流通过二极管会瞬间又给C1充电到5伏,虽然C1上的电压为5伏,但C0还会维持7.5伏不变,此时不能电荷共享,这是因为有二极管的存在,电流只能从C1流向C0,而不能返乡流动。
第四阶段,脉冲信号又上升到5伏,C1上的电压再一次被抬升到10伏,然后C1和C0继续电荷共享,共享之后的电压变为8.8伏,以此往复,输出电压将变为10伏,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负载耗电的速度必须小于电容的充电速度,不然电压永远升不上去。
还有就是这个输出电容C0的作用是什么呢?C1储存的能量有限,接负载的话,电压很快就下去了,很难维持电压恒定,而如果加上这个输出电容,C0便能存储更多的能量,这样输出的电压会更加稳定。
对单片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我录制了一些关于单片机的入门教程,有需要的童鞋找我拿就行,免费的,私信我“林老师”就可以拿~点击打开我的头像就能领取
如果你想升压更多倍数的话,也是非常简单的,继续用类似的套路就可以了,最后说两个整合了电荷泵电路的芯片,第一个是eepprom芯片,例如AT24C02,它的供电电压为5伏,但是在它存储数据的时候需要12伏,所以在它的内部就继承了电荷泵电路。
第二个是RS232电压转换芯片,它的输入电压也是5伏,但由于它内部集成了电荷泵,它能产生10伏或者负10伏的电压,你还知道哪些芯片内部集成了电荷泵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好了,这期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喜欢这个分享,记得帮我点个赞。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了,觉得对屏幕前的你有帮助的麻烦一键三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