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约公元前231-196年),淮阴人。

西汉开国将领,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家的代表人物。

刘邦在彭城战败后,韩信却是大败楚军,先后平定了魏、代、赵、燕四国,东面进攻齐国,南面又灭楚国于垓下。

后因权势太大,于公元前196年被吕后处死。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著书兵法,有着《韩信》三部兵法流传。

韩信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法场的呼喊,让他从普通士兵变成中级军官。

后来做了一次逃兵,又让他从中级军官变成了大将军,地位高于汉军所有将领。

能带着几万兵马就敢开辟第二战场, 用两年就把西魏、戴、赵、齐等国灭掉,又逼燕国投降。

最后,他与汉王刘邦联手,打败了西楚霸主项羽

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这么厉害,是谁教的他一身本领?

韩信后来以叛国谋反罪处死,对于一个有罪的人,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提及的。

所以关于韩信的出身、老师又是谁等信息都无情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韩信被赐死几十年后,马迁来到韩信的家乡淮阴县,向淮阴县里的人询问韩信的过去。

淮阴人也只是告诉了司马迁关于韩信的三件事情:葬母、吃白食、胯下之辱。

司马迁只能凭这三件看似简单的事件,通过自己的想象描述韩信一生的功过与得失。

韩信葬母,说明韩信发家前是个抱有远大理想的人;

韩信吃白食,说明韩信坚相信自己是个迟早能做大事的人;

韩信受胯下之辱,说明韩信是个能忍耐的人。

但是单凭这三点,还不能解释韩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野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自信。

是谁教给他的野心和自信呢?

很多人都说,韩信的一生有很多可疑之处。

例如他随身带剑,在韩信的同时代人物中,平民是很少有带剑的。

就算是像刘邦和陈平那样的有随身带剑的平民,身后也都是有靠山的。

像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有妻有妾,有房有地,在当时至少是个中产阶级。

像陈平的哥哥至少有三十亩地可以种, 陈平的哥哥离婚后也还有能力可以再娶,陈平的妻子家里也是豪门望族。

而韩信就很可怜了,韩信的母亲死了,韩信都没钱入殓,穷得连饭都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家里这么穷,是怎么读书认字,又从哪里学到百战百胜的兵法的呢?

很可能是韩信的母亲会读书写字,可以教导韩信。

韩信在完成基础教育后,韩信的母亲就把家里收藏的兵书送给了韩信。

韩信最后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兵法。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记载道,

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上面韩信传记里的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韩信对兵法研究得很深。

也从旁佐证了韩信可能确实是自学成才,所有的成绩都是靠着自己后天的努力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