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城的天气愈发闷热,无风亦无雨,天地间宛如一个大蒸笼,将人和万物困于其中。怕热的人们为了避暑,不愿出门,只想躲在空调房中吃着西瓜,喝着冷饮,对抗暑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呢?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避暑神器。我们知道,古代一些文人墨客颇爱在酷暑时节隐居山林,感受林中的一丝清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夏日山中》中便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那是何等的洒脱与惬意。

细细数来,古代文人写过许多关于消暑的诗词,但最喜欢的还是秦观写的这首《纳凉》,其诗曰: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追寻凉意的情景。夏日的傍晚,天气依然炎热,诗人宅在家中,闷热难耐,热得有些透不过气,索性还是出去转转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诗人便拿着手杖到外面去寻觅清风,不知不觉间,来到了溪水边,岸边长着高大的柳林,夜晚十分,这里显得很空旷,感觉这里还真比家里凉爽一些。

诗中“携“和”追”二字可谓妙趣横生,可以感受到诗人想要躲避炎热的迫切心情。

接着,诗人更加率性而为,既然家里这么热,还不如在这里躺会,于是他在柳树下支起了胡床,躺在胡床上,仰望夜空,听着溪水声,却也惬意十足。

今晚的月光倾泻而下,照耀着大地,并不觉得夜晚有多么黑暗,江面上,清脆的船笛声此起彼伏,甚是忙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人惊艳的便是水中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此时尽管无风,但依然可以嗅到莲花的阵阵幽香。

每每读到最后一句,心中便燥热全无,倍觉清凉,心情也顿时清爽起来,这便是诗歌的力量。

这首小诗看起来闲适雅致,可以说颇有陶渊明恬淡自然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