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文|诸神的恩宠

前言:

“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的程度上却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罗素

01坠入时间黑洞

时间进入2022年,人类似乎坠入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深的黑洞里。

各种危机,环环相扣,没完没了,涟漪波及世界各地。

有人觉得,世界大事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太远,它们与自己无关。

然而,真的与自己无关吗?

说两个例子。

一个俄罗斯up主说,战争前,她买的治疗皮肤病的瑞士特效药,价格是800卢布(约80元人民币)。

而现在呢,俄被经济制裁后,一模一样的药,要3000卢布(约300人民币)。

她难过地说,自己要经常用这款药。照这种涨价速度,她以后可能买不起了。

再看个例子。

最近,国内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懂得都懂。

以上这些,仅仅是开始,还有更多的连锁反应在后面。

此时还有人觉得,世界大事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吗。

我深信,处于这种大环境下,没有人不焦虑。

这种集体焦虑是正常的,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02沉默的大多数

人,是环境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听惯了一种观点,叫“个人被大时代裹挟”。

于是,大时代成了背锅侠。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股脑地往“大时代”这个筐里扔。

可是,大时代并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一种动能。

一个人的起心动念,会影响他的命运。一群人集体的起心动念,能将单个动能转化为集体势能,最终深刻影响世界的运行逻辑。

不信的话,就翻翻史书。

近些年,很多事看似无关紧要,却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

某些深受欢迎的节目被停播……

数不清的人被禁言……

《大明王朝1566》的名场面重新火爆全网……

这些现象背后,有着同样的逻辑。套用郭德纲的一句话说就是——

“我的相声,您是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

是的,没有选择,就是唯一的选择。

不管是哪国人,分属哪个阶层,人,大体来说分两类。

一类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类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前者是平庸之恶的帮凶,后者往往因清醒而苦闷。

有独立思考能力者深知,历史的演进总是进三步退两步。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浪花。无论你多智慧通透,多与世无争,事实都是,泥沙俱下之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正因为如此,选择不发声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沉默的大多数”越来越多。

(拍摄于2022年6月18日清晨5点半)

03换个视角看世界

罗素说:“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人是不是生而无知,我不太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教育使人愚蠢”。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后,人就逐渐成为被学校教育、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催眠的动物。

而这些,大部分都是毒。

举个例子。

窦文涛说,《宝岛一村》在北京演出时,他去看了。当时,他座位后面坐着两个中年人,一直在窃窃私语。

其中一个人说——

“原来,当年逃去台湾的那些人,不都是坏人啊。”

窦文涛听完大为震惊。

我很理解他的震惊。

毕竟,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说呢,就像周杰伦不知道雷锋是谁一样,我们,其实也并不了解真实的历史。

要真正看懂历史,必须要走近真实具体的人。

前段时间,看了王伟忠一些访谈,也看了他的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

这部纪录片,花了六七年时间制作完成,以王伟忠妈妈为圆心,讲述了第一代外省人在台湾的艰难生活。

孙绍琴(王伟忠妈妈),在台湾生活五十多年,一张口,竟是一口地道的老北京话,让人吃惊又震撼。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才真正理解了两句古诗“乡音无改鬓毛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年去往台湾的那200万人,本以为三年内就能打回老家。谁也没想到,他们后来不得不在台湾落地生根……

那个说“原来他们不都是坏人”的人,一定受过教育,不然也不会去看话剧。

然而,越是接受过教育的人,其思维僵化程度越是令人震惊。

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只有选择不同,没有对错之分。

他们眼中的“坏人”,其实和他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会觉得那些人是“坏人”呢。

你猜。

写到这里,想起王朔和金庸的笔墨官司。

金庸武侠小说,风靡华人世界。然而,王朔一向不喜欢金庸小说。

以前,我很不理解为什么,直到看到王朔自己说的一段话。

那段话的大意是:金庸武侠小说,推崇的是英雄史观,本质上,还是封建社会帝王将相那一套。

王朔觉得,金庸的历史观很low。他觉得,真正创造历史的,不是什么大英雄,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

别看王朔浑身痞气,但他的思想是真正的唯物史观。

他以混不吝的方式,戏谑了长期灌输给我们的东西,夺回了民间话语权。

清醒的人不少。但清醒且敢说真话的人,不多。王朔算一个。

生活在谎言中,是悲剧。而更大的悲剧是,生活在谎言中,却不自知。

凡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对一件事了解越多,对它的认知就会更深刻,被耍的概率自然也会降低。

所以,多学习多思考,永远不会错。

(拍摄于2022年6月18日下午5点半)

04跳坑之前先想一想

在中国,每个人都听过一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一直认为,生命的长度比生命的质量更重要。

只要活着,哪怕活成蝼蚁也无所谓。只要死了,哪怕生前活得再精彩也可惜了。

这种观点,含有剧毒。

生命和自由,并不冲突,不存在二选一的问题。但在这种剧毒的“滋养”下,为了苟活下去,人们可以无底线地忍受任何事情,包括出卖自由。

今年魔都的事,让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清了真相。

中华文明五千年,有诗词歌赋,有四大发明,有“中兴”“盛世”,唯独缺了思想启蒙。

正因为缺了这一环,我们始终无法理解“若为自由故,二者(生命和爱情)皆可抛”的境界,更无法理解“不自由,勿宁死”的精神内核。

没有精神自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昌盛。

八年前,“创新”“创业”之风席卷各地。中关村甚至把海淀图书城那条街都改名为“创业大街”。

几年过去,创业大街现在是什么情况,又有多少人因为创业而背上巨额债务,可以打听打听。

任何一种创新,都要有相应的土壤。没有自由的思想,却想要各种创新,就像没有播种,却想要亩产万斤一样,尬。

永远不要低估社会文化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

有时候,你以为的好东西,可能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你的灵魂,只是你并不知道。

(拍摄于2022年6月20日清晨6点)

05用心感知真实的世界

魔都的事叫醒了很多人,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克里希纳穆提说:“如果你不再隶属于任何家族、国家、文化或特定的一洲,你就会有一种局外人的超脱感。如果一个人能如此彻底独处,就能产生赤子之心,也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使人从悲伤中解脱。”

这段话,给了我很多力量,也让我想到两个人。

一个是维特根斯坦。

他生于大富之家,很年轻时,就已经成为哲学牛人。

中年时,他散尽家财,去做了很多与他的身份极不匹配的奇奇怪怪的职业。比如,乡村教师,勤杂工,设计者等。

临死前,他留下遗言:“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另一个是罗素的园丁。

罗素晚年时非常羡慕他的园丁。园丁已经70多岁了,每天骑车几十英里来他家上班。他在打理花园时,还要和野兔斗智斗勇。

这一切看上去很辛苦,他却乐在其中,每天都活力满满。

刻意营造出的岁月静好,是超级自恋的表现。而真实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可以驱散一切恐惧和不安。

维特根斯坦和老园丁,都在真实地生活。所以,他们的生命充满激情,他们能第一时间感知到幸福。

十年前,我在国贸看到这样一幕:马路牙子上,一个民工睡得很香很香。

他头顶是烈日,周围是车水马龙。

那时,我在银泰中心上班,那是全北京最贵的办公楼,我拥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可我每天过得并不开心。

看到那个民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深深的羡慕和嫉妒。

羡慕他的好身板,躺在马路牙子上,竟然不觉得硌。

嫉妒他的好睡眠,周围巨大的噪音,竟对他毫无影响。

直到今天,每每想到那一幕,我心里就会浮现出一行字——

简单,就是幸福。

有人觉得,民工的那种简单生活,不值得羡慕。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只能被动接受那样的生活。

不过我觉得,被动的简单,有时也能带来主动的简单。

比如,这三年,很多人被动“足不出户”,后来大家渐渐发现:人,真正需要的并不多。除了吃饱喝足,其他的,其实都是贪欲。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流行病确实教会了我们很多。

(拍摄于2022年6月16日清晨5点半)

06做好自己的事

以前,看到下面这张漫画时,我瞧不起那些只惦记薯条的海鸥。

而现在,我真心觉得,只惦记薯条的海鸥,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

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我心始终安定如一,这不正是“赵州禅”的境界嘛。

人为什么要为未来的所谓幸福,去牺牲“此时此刻”的幸福呢。

没道理。

再说,未来不就是无数的“此时此刻”所组成的吗。连此时此刻都过不好,又何谈未来呢。

这样一想,很多问题便豁然开朗。

于是,这个月我主动做了一些改变,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地活在当下。

第一,每天早睡早起,按时锻炼身体,并观察太阳和流云的变化。

晒太阳,是最好的滋养品。观流云,是最好的学习。

第二,进行今年第二次断舍离,处理了整整一大箱衣服(含箱子)。

拥有的物品越少,对物品的依赖越低,心灵越自由。

第三,继续变着花样做美食。

这个月厨艺进步不小,每天都吃得红光满面。还尝试了做包子和凉皮。

第四,不刷朋友圈。

节省下很多时间,让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五,想看新闻或信息时,只搜索,不接受任何推送。

主动搜索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方式。而接受推送信息就意味着,你把你的时间交给了平台,平台上的垃圾信息会牵着你的鼻子走。最终你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迷失自我。

第六,每天读书写作,研究自己喜欢的事物。关键是,可以按自己喜欢的节奏来。

这样生活过了快一个月,收获就是:时间越来越多,精神越来越充沛,笑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

今天恰好看到总设计师的一段话,感同身受。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确实,人生在世,没有比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的事了。

(拍摄于2022年6月20日清晨5点半)

07学习和思考不能停

人,是不可以被定义的。任何一种执着,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而自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连每个毛孔都能感知到的一种极其具体的存在。

相比身体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更加可贵。而读书,就是解放心灵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我看来,读书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让人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他人和现实世界。

第二个层次,是让人可以看到自身的渺小和世界的辽阔,最终放下自恋,无条件地接纳真实的自己。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这种自诩为万物之灵的动物,拥有自由意志,最终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现实世界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接受。

但心灵的世界是无限的,除了你自己,没有谁能把你的心灵变成垃圾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

无论明天的世界会怎样,它都会像天上的流云一样,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只要笃信这一点,每天静观旭日东升,云卷云舒,你也会像此刻的我一样,嘴角上扬,无比幸福。

(全文完)

作者介绍:诸神的恩宠,写作者,多平台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抄袭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