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第三届华夏眩晕医学高峰论坛第七届丝路眩晕论坛于2022年6月17日-19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焦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本次大会的西部专场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罗国刚教授针对偏头痛、眩晕与PFO(卵圆孔未闭)这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做了精彩的讲解。

本文作者:医脉通眩晕会议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偏头痛、眩晕、内耳减压病等合并PFO的风险均高于普通人群

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合并PFO风险显著增高。VM是一类常见的眩晕类疾病,在发作性眩晕疾病谱中位居第二位,发病率约为1%~3%,占眩晕类疾病的10%左右。与偏头痛类似,VM患者合并PFO的比例高于一般人群。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合并PFO风险高于普通人群。BPPV占所有眩晕症状20%-30%。一项调查右向左分流(RLS)与BPPV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BPPV组存在RLS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52%vs.28.74%,p<0.001);回归分析显示,RLS是BPPV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纳入了174例45岁以下年轻受试者,其中BPPV组和正常对照组各87例,BPPV组有57例存在RLS,且大部分明确诊断为PFO(37例,65%)。内耳减压病(Inner Ear Decompression,IEDCS)合并PFO风险高于一般人群。IEDCS是减压病的一种表现,根据受累部位包括眩晕等前庭症状和听力损害等耳蜗症状,其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作的眩晕。PFO可能是IEDCS的危险因素,而IEDCS可能帮助理解PFO引起眩晕的机制。几项研究显示:有IEDCS潜水员的RLS发生率远远高于未报告DCS的对照组潜水员;总体RLS发生率为81%vs.25%;大量RLS发生率为77%vs.12%。由此可见,VM、BPPV和IEDCS等合并PFO的风险均高于普通人群。那么,为什么PFO、RLS会诱发眩晕、头晕等前庭病变和减压病呢?

PFO、RLS会诱发眩晕、头晕等前庭病变和减压病反常栓塞可能是PFO引发眩晕症状的原因。以内耳减压病为例:减压时,过饱和的气体在血液中形成气泡,由此产生的静脉气体栓子很小(19-700um),通常被肺毛细血管过滤,并且无症状。PFO存在时,静脉气体微栓子通过心内右向左分流到达体循环,增加体循环微栓塞风险。内听动脉对缺氧敏感,分流到前庭部位毛细血管的气体微栓子可能造成血管损害、缺氧等,导致眩晕等前庭症状。PFO患者中偏头痛患病率明显增高。既往14项研究显示:PFO患者偏头痛患病率16%-64%不等,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大概10%),其中,有先兆偏头痛的患病率在13-80%,而无先兆偏头痛的患病率在11%-39%。偏头痛患者中PFO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既往20项偏头痛患者中PFO的患病率的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PFO的患病率为15%-90%,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FO患病率。PFO可以导致偏头痛、眩晕、减压病,那么,我们把这个异常的卵圆孔通道封堵之后结果会怎样、这些眩晕、偏头痛的症状是否会得到改善?

PFO封堵术的临床探索:PFO封堵治疗长期获益良好PFO封堵在偏头痛中的首次探索:2000年,Wilmshurst等首次报道了PFO封堵治疗对偏头痛症状的影响。该研究回顾性调查了37名(32名PFO,5名房间隔缺损)接受经导管分流封堵治疗的患者,其中21名(57%)术前已经存在偏头痛。在封堵治疗术后长期随访中发现,21名偏头痛患者中,10名术后未再发作偏头痛,8名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另外3名偏头痛症状无变化。EASTFORM研究:这是一项在吉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评估经导管PFO封堵治疗对中国人群偏头痛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纳入受试者为中到大量RLS的PFO伴偏头痛患者,根据意愿选择接受或拒绝PFO封堵治疗,并以此进行分组,治疗并随访观察12个月。最终纳入241例受试者,经导管PFO封堵治疗组125例,对照组116例。经过1年随访发现:封堵组和对照组相比,偏头痛HIT-6评分减分有显著性差异(-16.35vs.-5.59,p<0.001),尤其是女性和有持续性分流的患者。另外一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评估了192名存在中到大量RLS的PFO伴偏头痛患者,经PFO封堵治疗对缓解偏头痛症状的长期疗效。5年随访结果显示:封堵组HIT-6评分依然是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201例因隐源性栓塞(如卒中)行PFO封堵治疗的患者进行的长达10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10年或更长随访时间里,这些患者中只有5名患者仍存在偏头痛。89%的偏头痛患者报告在PFO封堵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并持续到随访结束。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罗国刚团队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纳入了2014年5月-2016年12月134例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内头痛门诊、cTTE检查阳性,结构性心脏病科经皮PFO封堵术的偏头痛患者。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的VAS评分、HIT-6评分。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此外,MA组(有先兆组,n=43例)和MoA组(无先兆组,n=91例)对比发现,术后3、6、12个月头痛各指标变化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PFO封堵治疗对改善头晕、头痛的效果如何??PFO封堵治疗对改善头晕的效果如何?某研究共纳入了95名确诊为PFO,存在大量RLS并伴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封堵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1个月及术后第6个月进行头晕症状的量表评估,包括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自觉眩晕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显示:

?95例患者中,术前重度头晕20例(21.1%),中度头晕51例(53.7%),轻度头晕24例(25.3%)。

?PFO封堵术治疗对头晕的总有效率为92.6%。

  • 完全控制28例(29.4%)

  • 显著控制50例(52.6%)

  • 得到控制10例(10.5%)

  • 无效7例(7.4%)

?量表评分显示,PFO封堵术后DHI评分、平均单次头晕发作时间及程度、单月头晕发作次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FO封堵治疗对改善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如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报道了15例VM患者经PFO封堵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患者行食管超声引导下PFO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完成: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以及头痛、焦虑、抑郁等评估。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6个月症状显著改善。结果显示:

?眩晕症状:DHI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症状:术后DHI评分、偏头痛积分、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结果似乎都显示PFO封堵术对头晕、眩晕、偏头痛都有显著疗效。但上述研究都是单中心、小样本,缺乏随机、双盲、假手术、安慰对照的前瞻性大型研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3项大型的、前瞻性、多中心、假手术、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的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3项大型RCT研究解读
?MIST研究:

?该研究评价了STARFlex封堵PFO术对先兆型偏头痛、中到大量右向左分流、2种以上预防用药失败患者的疗效。

?6个月研究结束时并未达到主要终点-偏头痛完全停止(3/74vs.3/73,p=0.51);次要终点也未达到,偏头痛每月发作天数:封堵器组头痛减少3.26±1.82天/月,假手术组3.55±2.14天/月,p=0.13。

?尽管未达到主要终点,但MIST试验表明经导管PFO封堵术能显著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

?PRIMA研究:

?入组条件:先兆性偏头痛,对预防性用药反应不良107人,随机分为Amplatzer封堵组53例,药物治疗组54例,两组都给予阿司匹林75-100mg/d 6个月和氯吡格雷75mg/d3个月。

?结果:因入组慢而提前终止。83人完成12个月的随访,40封堵/43对照,干预前平均头痛天数-封堵组8±4.7天,对照组8.3±2.4天。

?初级终点事件:每月头痛天数,入组9-12个月较入组前3个月的平均值明显降低。封堵组头痛天数减少2.9天,对照组减少1.7天,p=0.17。

?假手术组和封堵治疗组头痛天数减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有先兆偏头痛的天数和有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封堵治疗组却是明显低于对照组。

?PREMIUM研究:

?入组条件: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6-14天,对三种以上抗偏头痛药物无效,存在显著RLS。

?主要终点:每月头痛发作次数减少50%,次要终点:头痛天数减少。

?最终纳入了230例有先兆或无先兆的顽固性偏头痛并发PFO患者,其中123例随机分配接受Amplatzer封堵术,另外107例假手术,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

?随访1年发现,术后10个月至1年期间每月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50%的主要终点:38.5%vs.32%,无差异;PFO封堵术组每月头痛天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3.4vs.2.0,p=0.025。

综上,3项大型研究都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主要终点事件(阴性结果);但亚组分析发现,对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尤其是有频繁先兆的偏头痛患者而言,PFO封堵术前后其头痛发作的天数和头痛发作的次数均具有显著差异。

总结PFO是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也都积极参与到相关研究当中。最后,罗教授总结了以下三点:

  • 偏头痛,尤其先兆型偏头痛、眩晕、头晕与PFO-RLS高度共患,并可从PFO封堵术后获益。
  • 综合考虑头痛类型、药物治疗反应、RLS分流量大小、是否合并肺动静脉瘘、易栓倾向、脑卒中风险等因素,合理选择PFO封堵术的适宜患者。
  • PFO与偏头痛、眩晕等前庭病,仍需大型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探明两者关联性的具体机制。

锁定医脉通神经科频道(medlive-neurology),同步查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的最新资讯!

医脉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