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曾经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这样说道:“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几个大国都拥有原子弹,但是原子弹的使用一直充满争议。日本是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国家。这次袭击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几万人葬身原子弹的威力中。直到现在,原子弹留给日本人甚至全人类的阴影依然存在。在遭受原子弹过后不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人类史上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接近尾声。

美国为什么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他们有什么目的?

1945年6月18日,美国计划直接进攻日本南端的九州,放弃原有的进攻台湾计划。

1945年6月29日,杜鲁门总统批准了11月1日进攻九州的作战计划。此次计划的作战时间将会持续到1946年11月15日,也就是欧洲战争胜利一年半之后。对于这样一项庞大的计划,美国以及欧洲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7月23日,经过各方的协调和最终决定,格罗夫斯将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起草投掷原子弹的指令。斯帕茨将军指挥的空军战略大队,将负责此次投弹。

对于此次用原子弹攻击日本,具体目标的选择也是几经波折。最后选定了广岛、小仓、新海和长崎四个城市作为轰炸目标,而放弃了攻击京都。

这里面还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首先是对四个城市的选择。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

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这些城市是按照第一次袭击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的。美国人确立这样一个名单,其依据是这些城市所发挥的军事作用的大小。同时考虑到投弹时的气候条件。

其次,为什么会将京都从轰炸目标中除去?

这和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还有很大的关系。起初在选择目标时,出于军事战略地位考虑,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司令阿诺德将军主张把日本的军事活动中心--京都也列入轰炸目标。但是,早在1944年,梁思成和他的学生向美国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书中指出,日本的古都和古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应该作为保护对方将它们标示出来免于轰炸,建议美军在军用地图上将这些地点标出。美国人接受了梁思成的建议最终使得京都这座古城免于灾难。战后,日本的《朝日新闻》曾以大字标题把梁思成等中国学者奉为“古都的恩人”。

7月24日,美国陆军部给斯帕茨将军下达指令:“美国陆军战略空军司令官卡尔·斯帕茨将军:第20航空队混合大队应于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条件下,对下列目标投放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潟和长崎。”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爆炸。

原子弹最后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那么,在确定使用原子弹之前,各个大国对此是怎样考量的呢?

首先是美国的考虑。使用原子弹可以减少上百万美国军队的伤亡,并减少大量的人力、财力投人。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珍珠港事件过后,日本严重激怒了美国,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行动给日本一点颜色,根据当时的作战计划,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让日本投降,而美国这样做的代价则是至少100万人的伤亡及大量人力物力。

使用原子弹是一个具有很高风险的选择,但是,原子弹的用途,用杜鲁门自己的话说:“我认为原子弹是一种战争武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可以使用它。”

当时,美国人认为,原子弹可以从三个方面威胁敌人。

一是作为技术上的武器,如在荒岛上投放,以威慑敌方,但这很难结束战争;二是军事上的武器,直接打击敌人。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必须用原子弹袭击敌人。”至于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投放原子弹,那就是美国总统决定的事情了。

第二个方面则是出于美国本国利益考虑。当时的美国在原子弹的研究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据了解。“曼哈顿工程”雇佣的人数曾经一度达到12.9万人,花费的资金更是上亿。当时“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都认为,是时候让这项工程的成果发挥作用,而不是徒然浪费了。这样才能够向美国人民有所交代。

第三个方面则是针对其他国家,美国想用原子弹制造一种心理效应,以核垄断地位攫取战后利益,制定战后格局。这种说法是历史学家阿纳托利·科什金提出的。所以其实原子弹并不是必要的军事手段,而是出于美国利益考虑。

英国又是怎样看待使用原子弹的呢?

对于英国,如果美国采取一年半的作战计划,英国势必也会有大量的损失,据保守估计,至少有 50万人的伤亡,巨额的花费也会使英国不堪重负。丘吉尔曾在波茨坦会议上毫不犹豫地说:“如果原子弹有助于结束战争,我主张运用它。"

起初,英国想要接受日本有条件的投降,因为用丘吉尔的话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打算用可怕的空中轰炸和大量军队的进攻来打击日本本土。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他们拼命抵抗,直到战死。不仅是对阵作战如此,而且在每一个洞穴里,每一条壕沟里都是这样。我心中有着冲绳岛的可怕情景,有好几千日本士兵不愿意投降,等他们的指挥官行完切腹礼后,站成一排,拉响手雷炸死。要一个一个地消灭日军的抵抗,一寸一寸土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 100 万美国人和 50万英国人的生命。”

所以英国想要尽量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提出接受有条件的投降,但是,经过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绝对不会同意,同时,只有坚持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才能继续,美国才有投放原子弹的理由。

对于杜鲁门为什么要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至今,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仍然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