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湖滨,青绿谢幕。品东林折桂,赏湖光山色,在无锡,青绿染遍最江南。”19日晚,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发布了“只此青绿在无锡”的话题,充满诗意的几句话背后,是《只此青绿》在无锡创下的演出纪录:5天6场,场场爆满,8000多人次前来追剧。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锡城剧场演出强势回归,演艺市场全面复苏,拉动文化消费快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剧点燃观众热情

两个小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高度浓缩了中华之美,看得人如痴如醉。19日,无锡大剧院歌剧厅,《只此青绿》无锡站的第6场谢幕。演员们一次次地鞠躬谢幕,观众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久久不愿离去。无锡观众对这部舞剧的追捧,不仅表现在市民现场争相购买周边文创产品,更在于他们观演后的感动:“中国审美,中国表达,值得五次谢幕的舞蹈诗剧。”“二刷《只此青绿》,更多被剧中的内蕴打动,形式美的背后是要有精神支撑的。”……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演出,点燃了无锡观众的观演热情。《只此青绿》去年来无锡演出时,就创造了8小时票房告罄的纪录。15日至19日,该剧在无锡连演6场,观众们被疫情压抑已久的文化消费需求被充分释放。无锡大剧院运营中心总监崔建彬告诉记者,《只此青绿》无锡场演出的票价在180元至880元,开票即开启了抢票模式,原计划在锡演出2场,但5分钟不到,票就被抢完,于是又增加4场,成就了连演6场的“纪录”。演出方被无锡观众的热情深深打动,称要将“那如潮的欢呼与热忱,都装进行囊,相伴小绿的旅程”。在演员通道,面对守候在此的粉丝,主演张翰一边为大家签名,一边连声感谢,他也期待着下次再来无锡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场演出强势回归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剧场剧院演出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不再受限,这对正在复苏的演出市场无疑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周末的午后,长大弄内的锡剧艺术中心座无虚席,观众一边看着小戏,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东林书院、演艺剧场等演出场地集聚了越来越旺的人气。无锡市人民大会堂相关负责人陆伟东表示,接下来也会陆续引进之前因疫情耽误的演出,其中,7月和9月的开心麻花爆笑舞台剧《乌龙山伯爵》和《牢友记》均已开票。此外,本土院团的滑稽戏《有事好商量》和锡剧《蝶恋花·沈琬》都将在暑期上演。

随着锡城演艺市场全面复苏,本土文艺院团也恢复演出,并启动了新作品的创排。5月中旬锡剧院在大剧院献演《花中君子陈三两》;6月8日晚,无锡民族乐团完成了纪念刘天华先生逝世90周年音乐会;无锡市评弹团则于6月15日举行“江南雅韵”评弹汇演。无锡市锡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锡剧艺术中心的“锡剧周周演”已经恢复,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剧目《伤逝》即将进入排练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演出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业内人士分析,从市场供给情况看,原创剧目大幅增加,类似《只此青绿》等有票房号召力的作品,将有效带动市场快速恢复。从细分类别票房收入来看,在无锡,话剧、音乐剧、舞剧、儿童剧是带动专业剧场票房增加的主要艺术门类。“下半年还将有不少优质作品来到无锡。”崔建彬表示,话剧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演出类型,但小型、沉浸式音乐演出和舞蹈、脱口秀等演出类别,借助综艺节目线下引流,未来的票房也会不错。

锡城演出市场强势回归的底气,也来自观众对演出市场的消费需求。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演出市场消费主力是18岁至39岁的年轻人,在购票用户中占比达76%。这点,在无锡的演出市场得到了印证。据了解,目前,无锡大剧院有近16万会员,其中,20岁至35岁的会员是主力消费人群。“话剧和音乐剧的市场庞大,这个年龄段跟主力的消费人群是吻合的。”崔建彬透露,眼下,大剧院开始筹划暑期的“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同时,根据无锡演出市场的消费特点,一直到2023年上半年的演出,都已在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