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疫情期间的粮食供应,又再次被摆在了一个核心的位置,目前依然存在民间投入不足,产业层次偏低,政策创新能力欠缺的农业发展现象。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成为了目前工作的题中之义。

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子做到自主可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国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农业科技人员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勇攀种业培育的高峰,成就了一批高产的水稻。新时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兴乡,科技是农民的“金扁担”,种子是农民的“生命线”,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捷径”。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打造高科技农产品,让农产品“活起来”,让农民“咧开嘴”,让农业“热起来”。

握好中国人民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牢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固牢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高标准,严要求的高品质、高产量农田,夯实农业基础,压实主体责任,必须让“粮袋子”充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德深层次问题,首先要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上出发,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注重考察见贤思齐,补齐农业短板漏洞。农产品是农民最广泛的创收工具,注重调研,大力助农纾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是钥匙,坚持因地制宜,推广“立体农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勇于尝试新产品新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民间力量,树立乡村经济发展带头人。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在农业生产中“笑起来”,愿意从事农业劳动,主动投向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去,健全预防“谷贱伤农”的体制机制,拉平农业从业者和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我们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奔跑。只要我们满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就能踏准时代节拍,一路高歌猛进,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李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