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工信部为进一步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发布《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将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全国统一,包含4方面13个指标+特色指标。

可能很多企业朋友对专精特新企业还有很多疑问,例如什么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企业怎么参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和申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因为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有时间段的限制且要求比较严格,很容易申报不成功,所以了解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的相关资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企业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的工作安排,中申咨询为您整理了相关信息。

什么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培育的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

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培育目标是100万家左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培育目标是10万家左右。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培育目标是1万家左右。

企业怎么参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价和申请?

优质中小企业评价和申请,坚持企业自愿、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

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由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登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参与自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标准组织对企业自评信息、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公告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实地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属地原则自愿提出申请,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对企业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进行初审和实地抽查,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被推荐企业进行审核、抽查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就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出台实施细则,具体参与评价和申请的流程请以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为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将印发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具体申请流程请关注中申咨询后续资讯,2022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已于6月21日启动。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标准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

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其中创新能力指标得分不低于20分、成长性指标及专业化指标得分均不低于15分),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一)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家级、省级科技奖励。

二)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均为有效期内)。

三)拥有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

四)近三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500万元以上。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即视为满足认定条件:

一)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

四)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 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
  • 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000万元以上。
  • 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000万元以上。
  • 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

评分表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

一、专业化指标

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截至上年末,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3年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70%,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

二、精细化指标

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通过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截至上年末,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

三、特色化指标

技术和产品有自身独特优势,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

四、创新能力指标

满足一般性条件或创新直通条件。

一)一般性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3%;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近2年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同时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8000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3000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50%以上。
  • 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 拥有2项以上与主导产品相关的I类知识产权,且实际应用并已产生经济效益。

二)创新直通条件。满足以下一项即可:

  •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
  • 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企业组名单。

五、产业链配套指标

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

六、主导产品所属领域指标

主导产品原则上属于以下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