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关于刘伯温,世人的评价通常很高,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蔡元培先生就赞刘伯温是“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刘伯温,名基,与徐达和李善长共称为“明朝三杰”,堪比汉朝张良、韩信与萧何;在这两组“黄金组合”中,人们常拿汉朝的留侯张良与刘伯温作比,认为二者都是智士谋臣。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刘伯温对他的影响就相当于张良对刘邦的影响,称其“吾子房也”。但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却在老年不得善终,晚年凄凉,原因不知地逝去。
洪武八年(1375年)一月,刘伯温患病卧床。明太祖朱元璋派丞相胡惟庸带御医前去看望。御医针对刘伯温的病情开了处方,让他照单抓药。四月十六,刘伯温病故。
这段记载于明史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揣测。刘伯温究竟是怎么死的?然而为什么刘伯温的死会与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呢?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并夺得政权,在他心里不能有别人来分的自己的权利,尤其是开国元勋们“功高震主”,因此他采用的不是“杯酒释兵权”,而是“杀、杀、杀”。刘伯温正是这种政策下的牺牲品,他几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几次被召回,经历了希望的产生到幻灭的过程,也终于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一次,朱元璋问及刘伯温谁可以做丞相,并提及杨宪、汪广阳、胡惟庸等人选,刘伯温回答都是不可,朱元璋已经非常生气说“那只有你能做了啊?”,刘伯温没有思索直接回答“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您还是慢慢挑选吧,现在这些人我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就这一句话,朱元璋觉得刘伯温太狂妄,洪武三年直接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退休了。
洪武五年(1372年),刘伯温在老家青田县南约170里一个叫淡洋的地方居住。于是,胡惟庸等人以此事状告刘伯温,说他善观风水,发现淡洋此处有王气,想霸占为自己的家族墓地,驱逐当地民众,所以让他的儿子奏请皇上设立巡检所来驱逐当地的居民。
这“王气”二字引发了潜伏在朱元璋心中很久的猜忌之心,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又将刘伯温训斥一番,并令他在南京居留。后来,胡惟庸被升上了左丞相的官职,刘伯温内心的希望已全数熄灭,病情越来越重。
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朱元璋派胡惟庸去看望刘伯温(明知道他们之间曾经结下仇恨),胡惟庸带来的御医开的药方煎药后,他的身体更差了。三月,病情加重的刘伯温在其子刘琏以及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四月,刘伯温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死后,后代不断为他追封功德。武宗年间,他被追认为太师,谥号文成,世宗时期又受赐太庙。这充分表现出刘伯温的贡献是经得起时间考量的,他的功过,历史自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判。
史称,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上颇闻(刘)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种种迹象表明了刘伯温确实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这个看法是有史可据的,有一定的可信性。明史专家吴晗认为,“刘基被毒,是出于明太祖(朱元璋)之阴谋。胡惟庸旧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这个也是朱元璋后来杀死胡惟庸的罪状之一。
然而小编认为,杀死刘伯温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刘伯温一生刚正不阿,以儒臣的身份行谋臣的职责,虽怀有大志,却难为武将朱元璋的安乐臣子,难以平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殊不知,他的“天下”恰恰就是刚登上皇位的朱元璋最不需要的。他惹恼了朱元璋,遭遇了一系列不公。但论其缘由,皆因刘伯温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以及朱元璋治天下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懂得在开国的时候学张良离去,并当真不再过问朝政,兴许他还可以颐养天年。可是,他并没有选择这条路。因此,他只能像徐达、李善长等人一般被弃。所以,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是刘伯温自己杀了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