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1日17时14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据天文史料记载,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天太阳直射下“立竿无影”,遂立为“夏至”。

这一天,我国最北端漠河白天最长,约17个小时;最南端曾母暗沙白天最短,约12个多小时。武汉夏至日的日出时间为5点20分左右,日落是19点28分左右,白天长约14小时8分。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自夏至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将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渐短,黑夜渐长,留给梦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武汉来说,进入“夏至”后,最热的天气就真的会近在眼前了。大家应该记得,“冬至”过后有“冬九九”,那是一年中最冷的九九八十一天。而相对应的,夏至开始也有“夏九九”,一共要过九九八十一个大热天,才会是秋高气爽的日子。

《夏至九九歌》里唱道:“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既然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何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反而是一个多月后的“三伏天”?气象专家表示,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的,因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包裹,太阳光穿透大气层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等把热带给空气,近地面才是我们的直接热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这天,北半球从太阳那里接收的热量的确最多,随后几十天日照依旧很长,每天接收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日平均温度继续升高,等完全释放出来得到一个多月后了,就是“三伏天”。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年此时包括武汉在内长江中小游进入梅雨时节,抑制了高温天气。

武汉的梅雨季一般从6月中旬持续到7月上旬,这一个月里,滴滴答答,连绵不断。悠闲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豪情如“青梅煮酒论英雄”,愁绪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因感阴气之生鼓翼而鸣;喜阴的药草在水田中开始生长。这里的“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作半夏。

鹿跟先民相伴,是美好愿望和爱情的象征。此时“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林中小鹿呦呦欢鸣,悠然自得,一派祥和的夏日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在我国有知了、几溜、马季、秋凉等称呼,是复活与永生的象征。上古中国政治继承制、禅让制,就取蝉谐音而来。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蝉吟人静,残日旁,小窗明,一树蝉鸣,就可生动一个夏天。

但是,蝉其实是充满悲壮气息的,它一生要作五次蜕变,前四次都是在泥土里完成,最后一次才钻出地面,爬上树枝,吸风饮露,将浅黄色的躯壳留在树桠,成为蝉。

“潜隐休行十数年,一朝离土化为仙。”据说,蝉的生命周期一般为四年,最长可达十七年,登上枝头歌唱的时光,仅仅只有30天。就这30天里,它们要完成交配产卵繁衍后代的使命,然后静静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鸣是蝉的唯一表达,如此悲壮的生命和爱恋,不就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

为鸣而生,因爱而响。一月的繁华,足以慰藉平生、孕育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