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仅仅用时十六个月时间一部流传后世的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编纂完成,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 300 多年。
提到《永乐大典》,就不能不说它的主要编撰者,大明的大才子解缙,江西吉安府(今江西吉安市)人,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
《明史》记载: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
初露锋芒,便得洪武皇帝赏识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一举考中进士。然而考试期间,天空出现一颗大流星,术士们认为是国家昌盛的好兆头,将会有大贤才辅助他。
解缙因此平步青云,官越来越大。而且深得朱元璋赏识,多次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在名分上,朱元璋与解缙是君臣关系;在情分上,就是父子关系。如果朱元璋有什么错漏,解缙应该全部指出,后来解缙上书《太平十策》,朱元璋看后对他的才华大加赞赏。
因此在后来,朱元璋诛杀无数功臣时,解缙多次上书,大胆进言,直陈肺腑,特别是在胡惟庸一案中,仍旧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以谏臣自居,上书朱元璋,针砭时弊。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接受批评。
隐忍七年,丛登历史舞台,完成传世之作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告诉解缙,大凡高才,都是大器晚成你锋芒过露,派你去地方历练一下吧。
解缙被贬深知被贬的原因,赋闲在家的七年中似乎变了一个人,处事变得非常圆滑,凭借自己的能力想再次登上政治中心,机会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他抓住这个机会接连上书,不断引起建文帝的注意,解缙返京,在翰林院任职。
随着“靖难之役”的爆发,作为大知识分子,解缙洞察到,先允炆必败,但他一张口就陈说大义,言辞慷慨激昂,然而京城还没被攻破,解缙忙忙收拾包袱,连夜出逃,投靠朱棣。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继位后,朱棣重用解缙,命他主持编撰《永乐大典》,永乐二年十一月完成。
文学巨匠,参与储位之争,被囚禁诏狱
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以朱高炽和朱高煦为首,朝廷内部就开始争夺继承权的大战。解缙深受长幼观念影响,全力支持朱高炽。
为了确定继承人,朱棣找解缙谈话。朱棣问“谁更适合继承他的皇位”,解缙回答是朱高炽,虽然朱高炽身体不好,但是立嫡立长,所以朱高炽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何况您还有一个好太孙,所以无论如何,绝不能立次子。
汉王朱高煦为了抢回继承权,大肆发展私人势力,并且做出一些不符合身份的举动。解缙发觉后,立刻向朱棣打小报告。紧接着,朱高煦一党进谗言中伤解缙,说他僭越,干涉皇族内政。更令朱棣恼火的是,解缙公然反对出兵安南(今越南)。朱棣的理想是做一位开疆拓土的千古一帝,解缙竟然阻碍。朱棣一怒之下,贬解缙到广西。
四年后,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领军出征蒙古,启用解缙到化州征收军饷。任务完成后,他又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打通层层人事关系后,解缙有了一次进京汇报工作的机会。此时朱棣出征未归,于是解缙私下去见了太子朱高炽一面。
朱高煦一党抓住这个把柄,再次中伤解缙,说他“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因此解缙被打入大牢,并且一关就是四年。然而这次他再次迎来了一次人生转折的机会,朱棣大赦天下,锦衣卫纪纲向朱棣汇报囚犯的名字,看到解缙的名字,惊讶的说道:“缙犹在耶”。但是就是这句话硬生生的将他害死了。
纪纲听到朱棣说完这句话就没有后话了,联系当时的情景,朱棣想问,解缙还活着吗?可惜纪纲的理解是“解缙怎么还活着”,于是纪纲回到大牢,拖出解缙,活活将他冻死在大雪里之中。
解缙自幼聪明过人,很多部著作流传于世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书法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擅长狂草,他与万历年间的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