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这个词,可能没有想到如今,自己可以这么火。
最早接触互联网广告,听说“tag”(标签)这个词,是因为搜索引擎广告强调可以精准投放,根据每个人的浏览习惯可以给每个用户打上“标签”。
彼时,纸媒广告还风生水起,这种互联网广告形式在大品牌眼里并不能登大雅之堂,“大数据”的概念还没有普及,大家还是持怀疑态度。
广告商眼里,你就是一个标签人
如今,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了太多的踪迹,每个人“身上”都贴着各种标签,越来越多。
今天你我是“打工人”,明天我们又变成了“尾款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还没喝上,冬天的第一杯咖啡就又来了。
没事闲逛了几次豪车的网站,亦或是无聊约了一个Tesla的试驾,你可能就别贴上了“高净值人群”标签。过几天,你的朋友圈广告,就从面膜变成了豪车、腕表、别墅。
今天跟同事刚聊了下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医美永驻青春,明天你的微博广告可能就变成某美容整形医院。
在双11购物狂欢的日子,你收到的广告,代表了你的生活方式,你在不同电商平台上可能被打上了不同的标签,“家居控”、“袜子控”、“大码女装”、“ins风”、“幼儿用品”等等。
在被双11商家短信轰炸时,我的垃圾信息里大概躺着200封未读短信,你大概能从一个人的垃圾信息里,分析出这个人日常都光顾过哪些淘宝店铺。
社交软件让你拥有不同标签
你在别人的微信备注标签里,可能是“同事”、“闺蜜”、“家人”,当然也有可能是“绿茶”、“渣男”。
当然你也在给自己的朋友打上不同的“标签”,让他们看到具有不同“标签”的你。
发一条加班的微信朋友圈,设置只有“同事”可见。
周末半夜酒吧的照片,就只给“好朋友”可见了。
怀念前任时的朋友圈,也许就只有某一个人独有的标签可见。
当然,社交软件的标签,让你可以营造不同的人设。
微博、微信、陌陌、instagram、facebook上的你,也许都经历着不同的人生。
看起来你很自由,你在给别人贴“标签”的同时,也在被别人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