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凤凰卫视的人都知道,很多关于俄罗斯战争的实时报道,都是由凤凰卫视独家传送的,能还原真实的战争现场,完全要归功于一人。
凤凰卫视大楼
卢宇光既是凤凰卫视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又是俄罗斯战场上的战地记者,经历过俄罗斯大大小小的战争。
凭借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信念,既然不能阻止战争,那就把真相洒满世界,他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中。
他身上独有的职业操守,让中国人在俄罗斯赢得了尊重。
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卢宇光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以至于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十分敬佩,不由地对他竖起大拇指。
1962年,卢宇光出生在杭州古塔边的一户人家。
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海军,还是海军军官。
在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中,他发挥自己小舌音的特长,苦学俄语。
又亲眼目睹连长曲折的恋爱史,以连长为小说原型,写了一部小说站长夫人。
这个小说在海军日报上发表后,卢宇光的文采再也隐藏不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再也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
1987年,卢宇光转业到浙江广播电视台。
一次浙江暴雨,卢宇光突发奇想与同事拨打防洪热线,结果只有两处接通。
第二天,一篇《防洪第一线值班唱空城计,浙江的抗洪形势令人担忧》的文章登到头条,文笔犀利,当即浙江省省长组织紧急开会。
这篇文章也因此获得全国好新闻第一名,卢宇光在新闻界名声大震。
1994年,卢宇光背起行囊,独闯俄罗斯,进军国际新闻界。
初到俄罗斯的卢宇光
在莫斯科,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他到当地一家华人报社打工。
毕业后,卢宇光用独特的视角和锋利的文笔,创办了华人报,收获了不少海外粉丝,也因此在俄罗斯站稳脚跟。
在俄罗斯这块复杂的国土上,卢宇光经历了无数次人生情感上的问题。
俄罗斯国防新闻局局长格纳申科有着深厚的战斗情谊,不仅是因为卢宇光有丰富的战地记者经验,更重要的是卢宇光身上有中国人重情义的气魄。
卢宇光与格纳申科
在叙利亚战争中,记者们遭受流弹的袭击,西方记者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他们自私自利,只顾自己逃命。
而卢宇光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他凭借自己多年的战场经验,不顾个人安危,有条不紊地引导年轻记者,把他们一一送到安全地带,堪称记者大哥大。
1996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卢宇光作为战地记者,跟随部队前往战场,俄方派特种兵保护记者安危。当车子经过战争区时,不幸压上了地雷。
地雷随即引爆,其中一名特种兵马克西姆在关键时刻完全没有忘记军人的使命。
一个跳跃,直接扑到卢宇光身上,用自己伟大的身躯抵挡了无数四处飞溅的弹片。
当大家从惊慌失措中反应过来时,看到马克西姆浑身已经是血肉模糊。
在弥留之际,马克西姆拉起卢宇光的手,希望他能照顾自己的新婚妻子和不满1岁的儿子。
卢宇光在悲痛中连连点头,从那以后,卢宇光身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中间为马克西姆
卢宇光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特种兵遗孀玛丽娜。玛丽娜听到丈夫牺牲的噩耗,悲伤过度,连续一个月没有下床。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拉扯幼小的孩子,失去顶梁柱的家庭,让原本不富裕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次,玛利亚的孩子基尼斯生病住院,玛丽娜生活拮据,连给孩子治病的钱都没有,只好张口向卢宇光借钱给孩子看病,卢宇光把身上仅有的700美元全部拿出来给孩子看病。
玛丽娜
孩子住院期间,卢宇光悉心照料,对待孩子视如己出。孩子对这位突如其来的叔叔甚是喜欢。
当卢宇光了解俄罗斯对战争遗属的抚恤政策后,大为震惊。每个月2500卢布(相当于213元人民币)的补贴,另外,搭乘地铁公交免费。
这点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少之又少。
随后,卢宇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向玛丽娜求婚,希望能更好地照顾他们母子俩。
玛丽娜回复道:“孩子很喜欢你。”
2001年,两个人登记结婚。婚后一年,他们迎来了爱的结晶,女儿卢安娜出生。
婚后的卢宇光在新闻事业上步步高升,在一次采访中,卢宇光思维清晰,口齿伶俐在镜头前滔滔不绝。
把新闻节目最怕的就是无话可说,当香港记者说不下去找退路时,会把镜头转向旁边的卢宇光。
这样的卢宇光被凤凰卫视注意到,凤凰卫视随即向他抛来橄榄枝。连续三天的报道,让他体力不支,几度晕倒。
三天时间,卢宇光在凤凰卫士的职位连升三级,成为凤凰卫士驻莫斯科首席记者。
所谓职位越大,责任越大。
相信大家对卢宇光的认识,是在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也是他记者生涯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现场。
当总台呼叫卢宇光时,信号源已经被掐断。
在枪林弹雨中,卢宇光连滚带爬地匍匐前进,顺利从恐怖分子手中救出两个孩子,足见现场的情形有多危险。
卢宇光瞬间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大英雄。
而这次事件也直接导致卢宇光家庭的破碎,他的妻子在镜头前看到丈夫的工作是如此危险。
不想再一次失去丈夫,多次请求丈夫放弃这么危险的职业,两人也因此吵得不可开交。
玛丽娜因为担心害怕,用酒精麻痹自己,久而久之养成了酗酒的习惯。
再加上,两个人不同的文化差异,致使两个人的婚姻走到尽头。最终,两个人和平分手。
离婚后,卢宇光依旧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每个月会给妻子和儿女生活费,把儿女养大成人。
如今,儿子和女儿都在中国上大学,儿子在黑龙江大学,女儿在云南大学。
当卢宇光问孩子们以后想做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也要像爸爸一样做一名记者。
卢宇光与儿女
看过卢宇光的报道,下面的留言会触碰内心深处。
“老卢,注意安全。”
“这才是中国汉子,有情有义”
“战地记者,值得尊重”
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足以看出中国人对卢宇光的敬佩之心,时时刻刻在关心着这位奋斗在前线的英雄。
对于卢宇光的情感我们不妄加评论,只希望年近六旬的他平平安安度过余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