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寻找地外生命的感觉就像是永无止境,从我们记事起,我们就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扫描天空,寻找宇宙中外星生命的迹象。可惜的是,我们实际上还没有发现任何东西。但我们有没有可能找错方向了呢?

我们知道生命可以出现在像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周围,而太阳最终会变成白矮星。因此与其搜索月球,甚至火星之类的地方,我们不如将搜索目标锁定在白矮星身上。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本杰明·扎克曼(Benjamin Zuckerman)认为,聪明的外星人可能藏在银河系白矮星的“戴森球”上

  太阳系的未来——白矮星!

根据当前的宇宙学理论,恒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度过,这个阶段被称为主序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膨胀,外部大气的温度会随着它们变成红巨星而变冷。

最后这些红巨星爆炸后留下黑洞、中子星或白矮星,其中每颗质量小于我们太阳4倍的恒星都很大几率会成为一颗大小与地球大致相当的白矮星。因为白矮星数量也不少,约占宇宙中所有恒星的15%。

以太阳为例:在太阳作为主序星生命的尽头(总共约100亿年,太阳现在有46亿年的历史),它将向外扩展为红巨星,可能远至金星的轨道。在成为白矮星之前,它将再保持这种状态十亿年。

据美国宇航局估计,太阳将在大约100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白矮星的状态。当白矮星耗尽自身供应的碳、氧和自由流动的电子时,它会慢慢燃烧,变成几乎不会产生它们自己的光的黑矮星(恒星的真正死亡)。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白矮星的“宜居带”中发现任何行星。但理论上,如果一颗行星离白矮星的足够近(不到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1%),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行星表面。不过行星也将被潮汐锁定,因此同一侧将始终面向恒星,而另一侧将始终处于黑暗中。

  外星文明围绕白矮星建戴森球

本杰明·扎克曼之所以认为我们应该将寻找外星人的重点放在白矮星上,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想法:

所有技术文明都需要更多的能源。一旦行星的能量完全耗尽,下一个明显的来源就是恒星。所以这样的文明很可能会在它的恒星周围建造一个外壳来捕获它产生的能量——戴森球(Dyson spheres)。

而不管外星文明有多么的先进,它们始终会面临一个问题:恒星的寿命有限。如果银河系中确实存在技术先进的文明,那么至少其中一些文明会经历它们的主星变成白矮星。那么在恒星老化死亡前,它们要么前往其他恒星寻找新的家园,要么利用技术改造继续在恒星周围生活,而不必耗费几代人的时间前往其他恒星。如果一个外星文明存活足够长的时间,成为二级文明(恒星文明)应该不是难题。

更重要的是,白矮星更适合建造戴森球。一方面,白矮星体积相对较小,也意味着白矮星戴森球需要更少的建筑材料。计算得出:在白矮星周围的宜居带中建造一个 1 米厚的球体需要大约 10^23 公斤的物质,仅比我们月球的质量少一点。

另一方面,由于球体更小,任何在地表上的人都会感受到的重力也会更强,几乎和地球一样。这使得这些戴森球成为技术先进文明的理想家园,至少与我们的文明有相似之处。

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由于白矮星发出的辐射能量比类太阳恒星少,因此围绕白矮星的戴森球的亮度会低得多,这将使它更难被发现。因此如果银河系中的任何文明都达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将很难发现它们。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球在能量转换并不是100%,因此有些废热会以红外线的形式逸出,通过NASA的广域红外勘测探测器(WISE)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可以检测到。其实对白矮星的搜索并没有一直在进行,也是近几年才真正开始,不过天文学家已注意到一些红外辐射过多的白矮星,但他们认为是恒星周围的灰尘所致,而不是戴森球的证据。

此外扎克曼估计,在类太阳恒星周围不超过 3% 的可居住行星会产生一个选择在由此产生的白矮星周围建立戴森球的文明。

  结语:

老实说,戴森球似乎是一个高度发达文明最合乎逻辑的终点?是否过于夸大不清楚,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使用的传统方法并没有为我们寻找地外生命提供任何东西,也许变一变也无妨。至于戴森球是否的存在于宇宙中,不能排除,但也可能不应该被认为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