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2002年,原本只负责通航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2022年6月2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南水北调,利在千秋”宣讲团决定以扬州京杭运河对南水北调发挥的作用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

6月27日早上八点,调研队队长召开视频会议,简要讲述了今日的任务,在网上及周围收集相关信息及调查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总、总结。会议最后,队长强调了队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问题。会议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行动,开始今日的任务。实践队成员们到相关网站内查询资料,在周围分发传单,进行问卷调查,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队员们仍旧精神抖擞地完成了今日地任务。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等目的。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京杭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拥有2500余年历史,是人类文明史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北京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北端,千百年来流淌的运河水汇聚于此,凝结了深厚的运河文化底韵。直到2022年6月,京杭大运河进出北京的通航门户船闸——杨洼船闸目前已完成最后的调试工作,初步具备通航条件。预计到本月底,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将实现旅游通航。

今日的调查活动开阔了队员们的眼界,丰富了队员们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调查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分发宣传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在进行宣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队员教老人填写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