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概念提出之后,“文创”成为融合最有力的抓手。由于文创包装带来的价值升级,使文创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文创雪糕、文创口红、文创文具……打上文化标签的这些商品,是真的“文创”吗?跟风抄袭的文创缺乏文化性;费心设计的文创缺乏盈利性、持续性;文创没有创意……这些都成为文创设计的痛点。有生命力的文创,要遵循选址、主题、设计、市场、品牌“五位一体”的设计理念。

1.从选址出发,做好全域文创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增加吸引游客停留的节点,提高游览过程的兴奋度,文化创意店也应选择合适的节点,旅游目的地适合布局文创商店的三个位置:游览移动动线上、出口处。

不同类型的旅游商品店应该有不同的设置。从游客的心理需求来看,一般进入目的地,如果不是旅游必需品,就不会有购买行为。出口适合布局主店,让游客穿过大厅,所有类型的文化创意商品都布局在主店。游览移动动线过程中布局旅游商店应该在主要参观兴奋点处,或者主要节点路线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边游边购,购物成为参观的一种重要的体验。

2.从主题入手,形成文化创作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创意商品,文化为魂。文化创意商品是整个目的地文化的衍生品,是文化落地的实质性商品。文创商品应该建立在目的地文化基础上,应该配合目的地总体策划的文化脉络,通过商品化的手法提炼、重构,为商品形成一个特制的、最后,将不可复制的文化精髓注入旅游商品,形成特定的主题,使其成为目的地的灵魂。

当然,对于提炼出来的文化要素,并不是要简单的回归与模仿,但要结合市场需求、现代生活方式、主流价值观等,植入新的认知、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导向,使旧文化焕发新的活力,通过视觉、体验、博览会、功能、创意等方式,形成游客可以感知到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3.从设计深入,提升五大文创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功能性、文化性、独特性和趣味性。

  • 艺术是指文化创意商品设计应符合当前的艺术趋势和当代艺术审美,艺术性不仅仅是指艺术工艺品,而是指所有的文化创意商品。

  • 文化性是指文化创意商品的设计以文化基调为基础,具有统一的文化风格。

  • 独特性是指文创商品不能千篇一面,要有自己的风格,让人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跟其他的不一样。

  • 功能性是指文创商品应该设计一部分具有特殊功能,如文具类、生活用品类、服装类、玩具类等,当然不是所有的文创商品都必须具备功能性,有些艺术品只要有审美价值就行。

  • 趣味性是指文创商品具有生活情趣,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商品都是成功的商品。

4.从需求着手,抓住文旅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创意商品既不能高也不能太平淡,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

首先,价位上。考虑不同消费层次的群体,根据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产品,15-80元的产品应该是主流产品,80元以上的为品质产品,是能够体现目的地文化审美水平的产品。

其次,打造爆款。爆款可以成为引爆市场的前提,也可以增加游客的情感粘性。对于目的地而言开发百件产品,不如开发一件爆款。

最后,渠道建设。加强旅游商品渠道建设,开设淘宝等多渠道电商店,游客可以现场扫码网上购买,解决文创商品不好携带的问题。将文化创意产品植入民宿、餐饮等消费场景,既丰富了体验内容,又促进了二次消费。

5.从营销切入,实现整体品牌打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创只有形成品牌,才能带来品牌增值效应,品牌是目的地发展的优势,也是目的地文化创意的优势,应将目的地本身的品牌优势转移到目的地文化创意上。

如今IP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产权”四个字,其含义可理解为核心吸引力+全产业链。核心吸引力是IP形成的基础,整个产业链是IP开发的后续延伸。核心吸引力是IP形成的基础,整个产业链是IP开发的后续延伸。IP设计的必须基于旅游目的地形成的“核心吸引力”。

目的地文创的营销应该纳入目的地营销的大体系中来,文创只是目的地营销的载体。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平台进行营销宣传,通过网红营销、综艺营销、主题营销、话题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通过网店进行商品展示作为宣传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