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不是一名厨师。

我是一名教师,当教师十余年,最近三年我成了学校的一名兼职“厨师”。不光我是一名“厨师”,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是兼职“厨师”。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规模变得越来越小,招生越来越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乡村学校“多活”几年,乡村校长们真的是煞费苦心。比如我们乡许多乡村小学自行开设校园“食堂”,让学生中午可以在学校吃饭,乡村教师被迫成为了兼职“厨师”,负责每天给学生做饭。以此作为招生的“招牌”,让家长放心,中午不用接孩子,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就比如笔者所在的乡村小学,在学校开设食堂之前,学校的学生不到20人(全校6个班),开设食堂的第一年就突破三十人(全校6个班),第二年就突破四十人(全校6个班),第三年学生人数又下滑到三十人。由此可见,学校开设食堂,只是延缓了学校拆点并校的进程,大趋势下,乡村学校招生依然困难。

我想当一名好教师,不想当一名好厨师。

现在的教师工资不高,以我为例,工作十几年,工资刚突破三千,可是随着当教师的年份越来越长,感觉越来越累。这个累不是身体上的累,是心理上的累,这个累来自于灵魂深处。杂事太多,还得每周给学生做饭。学校十名教师,每两个教师一组,一周五天,每个教师一周必须给学生做一次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到底是怎么让教师给学生做饭的呢?每天有一名课少的教师去菜市场给学生买新鲜的食材,当天的当天用,天天都买新鲜食材。而当天当“厨师”的两个教师就在第二节课下课之后去学校的简易食堂给学生做饭。三十个学生,十个教师,四十个人的饭菜,两个人要忙活整整两个小时,到第四节放学的时候,学生就能吃让热腾腾的饭菜了。

以学校做的土豆肉丝来做例子:因为学校为了节约成本买的是小土豆,两个教师要给120个左右小土豆削皮然后切成土豆丝,削皮削到我手抽筋,切土豆丝切到手酸;然后洗净几颗大葱;还有几十元的肉丝,需要勾上淀粉油炸一下比较糯;还有几块姜要切成姜丝。另外还要给学生熬上一大锅绿豆汤结束。饭堂的油烟机几乎不抽油,两个小风扇支支吾吾地转着,做饭的两个教师在超过40度的食堂给学生做饭,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心里在怒吼,我只想好好当教师,咋就这么难呢,我不想再给学生做饭了。将来我给自己的孩子说:你可得好好学习呀,别像你老爹一样窝窝囊囊……

校长大大,别再让我给学生做饭了。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真想给校长大大提意见,别再让教师当“厨师”,这对于乡村学校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乡村学校就在村口,辖区一共两个行政村(包括八个自然村)。最远的村步行也就十分钟,如果家长骑电车接,需要五分钟。而最近的一个村,步行不到一百米,根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学校吃饭。学生在学校吃饭,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关键是特别烦)。教师真是窝囊,啥事都是敢怒不敢言,心里憋屈,无处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为什么不能对这些烦扰的事情说“不”呢,为啥不敢对校长拍桌子呢?怕啥呢,一个月三千块的工资真的那么吸引人吗?编制真的那么香吗?谁想把老师捏成圆的就捏成圆的,谁想把老师捏成扁的就捏成扁的,你当老师是饭团吗?

到底是谁把教师逼成了“厨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