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今年以来,我市各单位各部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常态化学好党史的重要内容,持续聚焦群众反映的共性需求、普遍性问题和难点痛点,用“责任清单”兑现群众“幸福账单”,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

■ 注重需求导向

近日,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的重要供应商昆山安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口的200万个电子连接器插件,在上海外高桥港区完成海关查验放行手续后,立即送达工厂进行组装,为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满产提供了保障。“一台挖掘机有上千个零部件,缺少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会导致产线停产,好在有昆山海关的帮助,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三一重机小挖公司总经理贺鑫说。

这是昆山海关优化通关全链条全流程,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的生动缩影。日前,海关总署出台10条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达产。昆山海关按照海关总署部署,结合南京海关18项细化措施,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调研,出台包括6方面内容的25项工作任务和39条落实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昆山海关在研究出台举措前期,把促进外贸保稳提质放在突出位置,以“企业问题清零机制”为抓手,在“笃守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中思考好“办什么、怎么办、谁来办”的现实课题,及时精准定位企业难点、痛点,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为企业加速复苏保驾护航。

■ 聚焦“急难愁盼”

只有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才能洞察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急事难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针对部分市民购买电动汽车后的“充电焦虑”问题,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线上充电桩安装申请业务,市民只需下载“网上国网”APP,提供身份证、车位证明、物业许可证明等任意一项证明材料即可完成线上申请,让市民一次都不跑,实现宅家办电。据该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接到APP上市民提交的充电桩安装申请后,便会安排安装师傅致电用户预约上门查勘,在给出最优安装建议后完成充电桩安装。

“我家车位距离小区配电房约100米,考虑到经济实惠,供电公司安装师傅从配电房接出一根总线,在距离车位更近处新装了一个集中计量箱,这样所需材料减少了近一半,帮我省下不少安装费。”市民郭女士称赞道。

此外,国网昆山市供电公司还聚焦市民的“急难愁盼”,在简化充电桩报装流程和小区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保证全市新建小区车位全部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的同时,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充电设施规划改造同步实施,并主动出资进行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改造,满足居民充电桩安装需求。

■ 立足长效机制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我市各单位各部门在“肩负使命担当、凝聚奋进力量”中统筹解决好“打基础、管当前、利长远”的具体问题,不断为群众解困、为企业松绑。

市城管局本着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的原则,按照“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清单2.0版”要求,进一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深入推动城管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延伸和转变,进一步提升执法的温度。

市档案馆大力推进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域查档服务“半小时圈”,在已完成19家村级查阅点基础上,重点推进开发区、高新区、花桥辖区内6个民生档案村级查阅点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查档“多头跑、来回跑”难题。

为便捷学生上下学出行,市交通运输局在多次征集学生及家长意见后,以“定制服务”为先导,开通运营我市第四条学生定制公交线路——“新城南路新南路—南星渎中学”,本线路共为170余名学子提供精准、便捷、安心的出行服务。

随着一批批实事好事落地推进,广大党员干部以“问题不解决不放松、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为目标,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使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

(记者 巫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