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江西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中西部,与市桥城区相距4公里,面积有2.4平方公里,有750户村民,2450人。据不完全统计有300多侨胞,分布在香港、澳门、海外,侨资企业12家。该村充分发挥血脉乡情优势,挖掘侨胞资源,引侨资、借侨智、用侨力。一个个侨捐项目随处可见,在外打拼的傍西村海外乡贤、港澳乡亲不忘初心,关心家乡发展,积极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爱国爱乡、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每一位傍西人不断拼搏进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成为广州市首个“侨爱新村”

2011年7月,国务院侨办授予傍江西村“侨爱新村”牌匾,成为广州市第一个“侨爱新村”。当天,广东省“万侨助万村”巡礼系列活动暨广州市推进“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现场会在傍西村召开,当年的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国内司司长杜志滨,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副主任朱尔武,广州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绍康,广州市侨办主任吕志毅、副主任莫景洪以及省市侨务部门、农业部门、荣誉市民代表、旅外乡亲等约200余人出席现场会及揭牌仪式。

心系故乡 罗氏家族造福桑梓

傍江西村罗氏家族乡亲爱国爱乡,一直以来,关心和扶助家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名传遐迩,罗氏家族从上世纪80年代始捐助家乡公益事业,计有30个公益事业侨捐挂牌项目,捐资达1600万元。于1986年-2001年先后捐赠傍西小学2栋教学楼、1栋教师宿舍、1栋综合楼、1栋礼堂,于1993年-2003年先后捐赠傍西幼儿园礼堂、综合楼、月娟楼,于2005年捐赠肇康健身馆,于2006年捐赠诚裕堂图书馆,于2010年捐赠傍西敬老院大楼。同时于1997年设立了傍西村奖教奖学基金和举办敬老活动,每年一届,激励年轻人拼搏奋斗、尊老爱幼良好家风。

傍西村罗氏家族有6位广州市荣誉市民。罗氏家族热心公益历史悠久,罗敏璘,1860年出生,10岁就外出谋生,1900年在香港创办了荣昌当押,爱国爱乡,在当年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捐物捐资,解决家乡燃眉之急。其子罗诚积、罗裕积继承父业,传承家风,大力资助家乡社会公益事业,修建祠堂,捐物捐资(后人建诚裕堂图书馆纪念)。罗诚积、罗裕积两兄弟的子女继承父业,资助家乡建学校、建敬老院、建教育基金及敬老。后来其子孙亦加入捐资助学,爱国爱乡,赞助敬老活动、资助村内龙舟活动的公益队伍中,并带其家人参与村中活动。罗氏家族热心公益的家风代代相传,早就传遍番禺区,各级侨办领导为表彰罗氏家族对家乡的杰出贡献,区政府分别于1994年8月和1998年9月授予罗肇康先生、罗肇唐先生、罗肇章先生、罗肇群先生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0年3月,由广州市政府授予罗肇康先生、罗肇唐先生、罗肇章先生、罗肇群先生、罗守弘先生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06年11月,为傍西村捐资善款达731万元的罗志勤先生也被评选为广州市荣誉市民,成为第六位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傍西村旅港同胞罗氏家族的成员。

擦亮“侨爱”名片 构筑美丽幸福家园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得到广大侨胞、同胞的大力支持,傍西村的基础建设设施有了较为全面的建设。加上傍西村支村“两委”团结一心,积极进取,2016年傍西村的经济收入达到5000万元,村民人均分1.6万元,村民有免费医保,村内老人有养老金,福利较优越,先后被番禺区、广州市政府、国务院评为模范村民委员会、文明村标兵、安全文明村、美丽乡村、侨爱新村标兵等称号。

乡情大龙街与海外乡亲密切联络的一座桥,而文化则是这座桥的桥墩,是不断培育涵养乡亲情谊的基础。继续利用侨务工作平台,努力擦亮“侨爱”这个品牌,积极修葺文物古建,锁住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乡愁记忆,交流故里情谊,促进涵养侨力资源,提升为侨服务水平。

来源:大龙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