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发现啊,买保险越来越难了。

最近,大白就遇到了好几个被拒保的用户。

拒保原因十分诡异,既不是职业的原因,也不是健康问题,而是被一道叫“风控”的墙挡在了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控一般发生在提交核保即将付款的那一刻。你为决定投保思考了很久,对比过产品也看了条款,终于下决心要付款了。保险公司突然告诉你:你不能投保,还不讲清楚为什么,你说气不气人?

三个用户,投保完全不同的产品,竟然不约而同遭到风控...

显然大数据风控系统在保险公司,已经不是个例。

>>什么是大数据风控?

>>大数据风控系统主要都查什么?

>>大数据风控时代,买保险要注意什么?

01 什么是大数据风控?

大数据,大家应该都熟悉吧,

比如你打开抖音,看到的就是你感兴趣的视频;打开小红书,刷到的就是你最近正在关注或讨论的话题;打开淘宝,推荐的就是你想买的商品...

而大数据风控指的是 ——

通过大数据收集的信息来构建风险模型,从而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提示。

最常见的:向各大银行申请信用卡。

收入水平高的人群,授信额度就会相对高一些;收入水平偏低甚至无收入、负资产人群,可能申请不到信用卡;同一个人,可能A银行没有通过信用卡申请,而B银行却能给出10万的信用额度。

这,其实就是银行利用风控模型,

对我们的信用状况、学历、工作、房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决定是否发放信用卡以及授信额度的过程。

不同银行评估风险的维度不一样,给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同样的,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运用起大数据风控,来评判投保人是否达到了投保标准。

所以就很有可能出现。

健康条件、职业、年龄都满足投保要求,却因为不符合保险公司风险模型,从而被保司拒之门外的情况。

买保险的风控结论,也跟申请信用卡类似,

同一个人,可能A公司的产品被风控了,但B公司没问题,可以顺利投保。

因为不同的保险公司,合作的大数据机构、风控公司,甚至对不同风险维度的侧重都不一样。

不过通常来说,

对于性价比高的产品,保险公司的风控会更加严格。

说白了,就是挑客户。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达尔文6号、超级玛丽6号、大护甲、家有宝贝”,可以说是风控的常客。

好在,大多数“被风控”的用户,在咱们顾问老师的协助下,最终都买到了其他合适的产品。

所以你们如果因为风控被拒,也不要灰心,可以转投其他产品试试看。

02 大数据风控系统主要都查什么?

大数据风控看不见、摸不着,到底它都查些啥?我总结了以下7类风控维度,你们可以大致参考下:

第一类、健康数据。

比如医保卡使用记录,就诊记录、频率、诊费等。还有一些线上的问诊记录,药店的消费记录。

甚至还有一些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

像某些健康类app,我们自己上传的数据等等。

第二类、保险数据。

之前买过的保险,因为什么发生过理赔,健康告知情况、有无被拒保、加费、除外的记录等等。

第三类、网络行为数据。

比如是否上网搜过一些关键字,比如搜“有某某病如何投保”,“骗保”,“治疗疾病”之类的。

第四类、生活数据。

比如你经常大半夜的刷抖音、打游戏或者工作;

比如你长期高频率点外卖吃;

比如你买的衣服是大码的....等等。

第五类、经济数据。

比如你的职业、收入、转账数据、信用卡数据、消费地点等等,对你进行一个经济能力画像。

第六类、经济征信。

比如有没有信用卡、贷款、网贷等信用不良记录,是不是失信人员等。

第七类、交通违章行为。

是否有过酒驾、超速行驶、违章停车等记录。

未来,买保险,健康问题不再是唯一的衡量维度。

03 大数据风控时代,买保险要注意什么?

大数据、人工智能绝对是未来的趋势,各个行业都会与它们深度融合,保险自然也不例外。

这种趋势下,大白有以下四点建议:

1、保护好自己的信用

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不仅会看就医记录,也会看信贷、消费等其他征信情况。

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征信,比如房贷、信用卡、花呗及时还;不拖欠水电、燃气费;没事别总查征信...

2、如实告知

保险公司能在核保阶段运用风控系统,理赔阶段,肯定也能用到这个系统。不如实告知被查到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还是趁早收手比较好。如实告知,是避免保险纠纷的第一要务。

3、尽早投保

买保险,不要总是“再等等”,等着等着,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可能就买不了了,即便能过健康告知,也有可能被风控或被限额。

所以,还是尽早投保、尽早安心。

4、换产品投保

不同保险公司的风控程度不同,甚至有个别公司/新上线的保险产品,未加入风控审核。

遇到不明原因被风控,可以找大白帮你推荐其他风控宽松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