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红色精神引领思想振兴”社会实践团2022年7月2日来到了闻一多故居学习参观,感受文人的儒雅,战士的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钻研着古代典籍,他目睹了在战火中的祖国文化日渐枯萎,他想给衰微的国家开一剂拯救文化的药方,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他不畏惧生死,只为永远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李公朴被害之后,所有的人都劝闻一多先生避一避,有些知情人也告诉他,黑名单中李公朴的后一位就是闻一多,可是闻一多先生没有听劝走上了演讲台,发表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红色精神引领思想振兴”社会实践团2022年7月2日来到了闻一多故居学习参观,感受文人的儒雅,战士的血气。

在闻一多故居中有一段他曾经题给他学生的一句话:“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也是他对自己说的衷言,他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这一年,闻一多从“何妨一下楼主人”变成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他笔下的刻刀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寄托着自己的斗志。

闻一多曾说:“美的封面可以辅助美育。美的封面可以传播美术”。先生强调封面设计须与本书内容有连属的或象征的意义,不宜过于繁缛,他的红烛文学也是这样的。闻一多在作品中歌颂着奉献、牺牲、实干与探索,他想通过作品来告诉我们,人需要学会自我牺牲,人需要学会去探索,人需要去积累知识与经验。混乱的年代,我们不应该做缩头乌龟,不应该做旁观者,应该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敌人抗争,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用我们的知识去建设我们的国家。